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想知道开学三年级小学生,要看多少课外书,能看到什么深度的?
孩子,读了,喜马拉雅我想知道开学三年级小学生,要看多少课外书,能看到什么深度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想知道开学三年级小学生,要看多少课外书,能看到什么深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不在于读的多,而在于读的精。我家孩子九月份开学要升三了,书也读了些,我最先让她接触的是金波老师的作品,用来寒暑假晨读,因为这些作品写的真的很美,适合孩子早上有感情朗读,抒发感情,寄托情怀,有感而发;其次让孩子接触的是少儿版的四大名著;再次,让孩子或多或少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白天有时间读,晚上再借助喜马拉雅听,效果真的不言而喻。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孩子泛读,大概了解其意,第二遍精度细读,就该动笔墨做笔记了,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做不同的标记。第三遍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想想法感情去读去品去悟,最后可以试着写阅读记录。这样分层次地去读书,才能理解其精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年级孩子,暑假开始时学校给了书单,三上语文书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女巫,狐狸列娜,九色鹿。我口袋爸爸买了四本,其余全买了。目前九色鹿和狐狸列娜没读,因为九色鹿一年级寒假读过了,其余全读完了。另外读了海底两万里,孙幼军的几本故事书。
他所有的书,我都在他阅读之前读一遍,第一把关内容,第二互动讨论。
每天早饭前朗读半小时,下午读半小时。早饭时喜马拉雅听书,午饭和晚饭也听书。听完了米小圈,口袋爸爸故事,正在听口袋爸爸历史剧。
通过比较,口袋爸爸那种书,情节精彩,但是不耐看。看了一遍不会再看第二遍,但是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历史剧从三国开始讲,听到狄仁杰了。因为之前听过三国,也看过。为了培养兴趣,买了三国地图和三国乐高小人。再次听另一个角度的,会做比较,可以家庭内部讨论一下。这次三国,从曹操角度讲的,给孩子展开读了曹操的诗,观沧海,曹植的七步诗。
读海底两万里时,特意找了地图,对应航行位置可以看一下。
这种经典名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有不同理解,值得多次阅读。也适合精读。
所以不能笼统说要读到什么程度,根据书吧,多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在于如何输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课外书个人觉得这个阶段除了漫画、快餐文学类的都可以逐步接触一下,今年新入的《给孩子的史记》、《中国儿童少年百科全书》,其余的都是阅读吧借阅的各国儿童文学类,打算慢慢让他再接触点历史地理类的,男孩子还是需要这些打基础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问答邀请!
阅读不在多,在消化!
经常听到综艺节目上的各位大神嘉宾说一年少则百本,多则千本。但是论结果是否真的都超神了呢?
如果只读书就能超神,我们都不需要干别的了,每天准点去图书馆上下班,每天读就是了。
孩子也一样。
不是说把书上的好言好语用五颜六色的笔抄了几遍就有用,不是读了哪些?或者读了多少就可以领跑。
这些不是关键!
至关重要有如下2点:
1、情感触动
看书要专注,看书不是比赛,不是谁翻的快谁翻的多就厉害。而是内心有没有触动,有没有感觉,有没有跟书中内容有灵魂的交流。如果看到不公义愤填膺,如果看到感动流下眼泪。哪怕看的再少都有用,反之看再多也是走形式。
2、仿写练习
干抄是没用的。我们不可能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场景全用别人的句子,一来死记硬背很费神费力。二来生搬硬套显得尴尬。我们看书是学习别人的关键和精髓。看完书了可能原句不记得,但是你自己仿照写的句子都是可以随时浮现的。
总得来说,孩子是个性化的,学习是动态常态化的。不用过分纠结读书的标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孩子不一样,带娃去图书馆 让娃自己选,没必要跟别人比。但是书籍内容得把关,圈圈里的书随便看
上一篇:高通获得5成中国移动5G订单,华为却颗粒无收遗憾落榜,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