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包拯一生秉公执法,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为何没有人弹劾他?
包拯,三司,仁宗包拯一生秉公执法,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为何没有人弹劾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包拯一生秉公执法,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为何没有人弹劾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简单回答一下,见谅!
首先,说包拯一生秉公执法,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是对的,但说没有人弹劾过包拯,则是错的。包拯不仅曾经被人弹劾过,而且弹劾他的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其次,欧阳修为什么、怎么弹劾的包拯?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六月,60岁的包拯由开封府知府升任国家最高监察机构之一“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四年,时任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长官“三司使”张方平低价购买一名富人的房产,包拯认为张方平利用职权,给了富人好处,向宋仁宗上奏章,弹劾张方平,张方平被免去职务。经过研究,宋仁宗提出任命著名词人宋祁接任三司使,但包拯又“论之”,认为宋祁不适合担任三司使职务。那么由谁来担任三司使合适?宋仁宗提出,干脆让包拯来当。包拯推辞不过,只得受命。
但是,包拯弹劾张方平,致其罢职,又奏论宋祁,阻止其接任,自己却接受任命,当上三司使,引起了时任谏官欧阳修的不满。欧阳修认为,包拯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构的长官,弹劾张方平、论奏宋祁都没问题,但在“奏罢”张方平、阻止宋祁之后,自己马上接任,未免不是为了贪图三司使职位才这么做,于是给宋仁宗上奏了一篇《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弹劾包拯。奏章说:“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况如拯者,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而张方平被罢职,已经是“蹊田夺牛”,牵牛走路踩踏了庄稼而被夺走了牛,处罚已经很重,现在包拯“又贪其富”,贪图三司使是“肥缺”,自己来当,“不亦甚乎?”不过分吗?
宋朝有一个传统,当一名官员受到谏官弹劾,一般都要回家“待罪”,主动辞去职务,回家等待朝廷处罚。包拯为证自己弹劾张方平、奏论宋祁不是有所贪图,立即回家“避命”,躲避对自己三司使职务的任命。但宋仁宗“不许”,僵持很长时间以后,包拯才到“三司”上任。
说包拯一生没有人弹劾,也许是因为对包拯的“青天”故事听得太多,对他的“青天”形象非常推崇,觉得当时也必是人人都象后人一样崇仰包拯,反倒对他的真实事迹了解不多吧。要想了解真实的包拯,最好还是读一下《宋史·包拯传》,挺有趣,也并不多深奥。
参考资料:《宋史·包拯传》,宋·欧阳修《欧阳修文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文人喷子比现代键盘侠强多了,不怕死还认死理,你杀了他他反而光宗耀祖,而你肯定遗臭万年,而皇帝是很看重死后名声的,万一得个厉呀炀呀之类的谥号就划不来了。所以一般不是蠢到家的皇帝或者最高权力人(如晚清慈禧),都不会随意杀言官的。何况傲娇惯了的大孝子老好人仁宗帝
举个栗子:权谋高手如嘉靖小仙女,至少得罗织个谋反罪名啥的,你要是服软还给你来个大赦以示宽宏大量,即使硬骨头杨继盛也要关个几年风声过了才敢杀。杀头一时爽,结果还是昏君骂名被彻底坐实当反面教材,杨继盛成了千古忠臣历朝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潇桓,我来回答。
作为80后的我,自己同龄人,从小就看金超群版的《包青天》,对这个铁面无私,不惧权贵,秉公执法的包青天印象都很深刻!还有龙虎狗三口铡刀,智囊公孙策,南侠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过去那么久了,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网友也开玩笑说,包拯急了连导演都要铡!
大家之所以对包青天这样喜爱,是因为大家都痛恨贪官,所以看到电视剧里,坏人北推向铡刀,内心无比痛快。
在这里,我要说下我的看法,因为电视剧形象,经常有人拿狄仁杰,包拯,宋慈来比较!说法不一,其实我的观点是不会厚此薄彼,因为他们的亮点各有不同,不能褒贬。狄仁杰更像政治家,在武朝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影响历史走向非常厉害!包公的亮点是铁面无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宋慈的特长是验尸,在那个封建朝代,能够客观的对待尸体,并且留下影响巨大的《洗冤录集》,是是相当了不起的,所以不能说谁比谁好!
回到正题,包拯一生刚正不阿,得罪了很多权贵,为什么没有人弹劾他!
其实这里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你不看当时的皇帝是谁?没错,就是那个享誉国际的明君,宋仁宗赵祯!为什么说享誉国际呢,因为赵祯驾崩的时候,不关宋朝的老百姓主动悼念,自发的放假,而且讣告送到邻国辽国皇帝都震惊了,而且说,两国40多年没有刀兵相见了,还做了衣冠冢来纪念宋仁宗!你看宋仁宗魅力多大,真是对的起这个仁字!
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心中宽阔,宅心仁厚,包拯等大臣提意见的时候,唾沫星子都飞到皇帝脸上了,皇帝都只是拿袖子擦擦,也接受各种意见,真的一心为国为民,所以,在他眼里,这些大臣都是为国家出力,没有作奸犯科,即使有人弹劾包拯,他也不会相信?
第二个原因,就是包拯本身几乎没有污点!为官清正廉明,没有贪污受贿,没有徇私枉法,也没有结党营私,仇视他的人抓不住把柄,也就无从弹劾了!
我是潇桓,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曾经的华夏第一城,到今天的湖北老二,襄阳为何至今没有5A景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