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吗?
孩子们,父母,小旗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有几件事记忆很深刻。
过年贴春联,全部是手写的。我父母是教师,我也因此以校为家。每年春节前,腊月廿几,就替乡亲邻居写春联。以前没有墨汁,是磨墨的。我磨墨都磨怕了,磨了半天,大毛笔写字,墨汁很快写没了。贴春联,小孩子最高兴,写春联余下的红纸,裁成小红纸条。孩子们将门前屋后的树贴得一片红。这就是年味儿!
我们这儿比较讲究吃,一到年边,家家做米糖,做米粑,做糯米麻糍,蒸发糕。村庄的石磨很忙的,(不是家家有石磨)磨米粉,有些必须是加水磨的,这样磨出来的粉细腻。还有磨辣椒糊的,反正磨东西排队的。做米糖很麻烦的。用饭甑蒸糯米饭,然后晒冻米,炒炒米,熬糖稀,做糖。不细说了。
我们这儿,正月初几去人家拜年。首先泡茶递烟,然后上糕饼果料,瓜子,花生,米糖,芝麻花生糖,山芋角(熟红薯剥皮切成条晒干,然后用热沙炒)用面粉做的小札(油炸,又叫桑子)。铜陵本地土产生姜,撕成丝。以土产自家的为主,也就买点方片糕(高),麻酥糖,花生串,京枣之类。专供摆碟子的。大致情况这样的。
家庭主妇早已去了厨房,先热五香鸡蛋(我们这儿叫元宝,每家通常会煮百把个五香鸡蛋),端上桌,让客人品尝。至少吃一个五香蛋,我曾经一年春节,去几家,吃了五六个五香蛋,仅吃这蛋就饱了,所谓“年饱,年饱”。中午根本吃不下饭了。蒸笼上蒸有糯米粑(通常咸菜馅),糯米团子(就是糯米粑,我们这叫团子,红豆馅,芝麻馅),还有发糕(切成一片片的),随pp端上桌子,附上一糖碟子,供吃团子蘸糖。这就是早点了,就用这些算早饭。
腊月里,还有干鱼塘,分鱼。杀年猪,也有人家腌咸鱼咸肉,用烟熏的。也有人家灌香肠的,灌的不多。只是来贵客蒸几片摆碟子算碗的。过年,大年三十除夕,再穷再苦的人家也要一桌菜。鱼是不可少的,我们这儿作兴鲢鱼,(年鱼),2碗鱼,一碗摆碟子的算碗,不允许吃它,直到年菜吃完,年过完了,才动手吃这碗鱼。有人家将这碗鱼,留得插田。天天放锅上蒸,可想而知,这鱼都“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小时过年放鞭炮,一串一串的,尤其正月初一早晨,放很多,。家家门口贴上红纸对联,有认字的,还站一会儿,念一念对联,欣赏一下对联文化,才离开。家家贴上灶王爷的图象,大人们说,不叫贴,叫請来的,表示对神的尊重。
大街口上搭起牌坊,牌坊用大木支起,两边也写了对联,还从古坟取来柏树枝,扎在牌坊上,相征村子万年青绿,事事和谐。大街上拉上横绳,架在半空,横绳上挂上木制灯笼,是纱罩灯,每个灯笼里有油灯小碗,添上油,夜间点着,通街明亮,那时不象现在有电。除灯外,还有小旗,小旗镶花边,都是人工制做的,小旗上边用毛笔写了迷语,迷语下边一行小字,如:打一物件;打一字。等等。:是非常热闹的,孩子们,穿上花丽衣服,中老年人也穿上新衣,一片过年景象。
正月初一早晨,年幼人给长辈去拜年,先给夲族长辈,再给邻居朋友,。初一这天是一年开始了。
经过几次运动,有的风俗被当四旧祛除了,有的自然消亡了。现在过年,可是红灯笼也不少,听村干部说,是上级发给的,找几个年轻人把红灯笼挂上。但里边没有电灯砲,不会亮的,而通电发光的,是石灰电竿上的灯笼,拜年已自然消亡,尊敬长辈的程度消减了。上级有指示,不许放鞭砲,如有放鞭砲的,叫到大队部教育,并罰款,原因担心危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的年是望眼欲穿的新衣服,是心心念念的白面饺子,是睡梦中都会馋醒香喷喷的肉。还有来来往往带着礼品互相串门的亲戚,那里有盼了一年香甜的蛋糕和糖果。
71年的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乡村,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现在平常地吃喝在那个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年,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渴望,是父母又惊又怕的担忧。
孩子们的心里天天盼着过年,而父母每天节衣缩食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对父母而言,过个年要消耗一年的劳动成果。
布票和粮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一家人攒了一年的布票和粮票,只为了过年时给孩子们做件新衣裳,换点细粮。
穿:孩子多的家庭都是小孩穿大孩的旧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如今我们总觉得现在的衣服质量真好,根本穿不坏。以前的衣服经常是胳膊肘打着补丁,裤子的膝盖和屁股处打着补丁,现在想来,一年到头只穿那一件衣服,哪有不坏的道理。大补丁摞着小补丁,大家都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谁也不会笑话谁。
还记得每个春节前,母亲买来格子布,为我们缝制衣服。母亲总说格子布结实。其实穿到一定时间,关键部位照样要靠打补丁得以避体。
吃:那时的孩子和家里大人一样的吃食,玉米面是最常见的,高粱米还很少。还记得妈妈用高粱米的面粉包饺子,由于这种面没有劲性,饺子皮比现在的白面饺子皮厚很多,馅则是酸菜加点葱花,其实就是面与菜的混合体,俗称大菜包。那时却是我们的美味。
孩子们盼着过年,有苹果,凭粮票领取生产队分的白面,有的人家有一头养了一年的肥猪,就为了过年。那时基本家家有年猪。s猪时宴请全屯的男性长辈,而女性长辈则是帮着做饭做菜。大人们炕上地下坐几桌,孩子们屋里屋外的兴奋。因为家里女性一直在桌下忙着添饭添菜,孩子要等大家吃完了,和女性长辈一起上桌吃饭。
虽然那时大家的生活都仅仅是维持温饱,但一方有事,八方支援,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出人的出人,出力的出力。十里八街,没有贫富差距,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上一篇:什么是生存哲学?面对焦虑、压抑、迷茫的生存状态,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