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农村种地都是70后,80、90宁可打工也不种地以后咋办?
农民,土地,块钱现在农村种地都是70后,80、90宁可打工也不种地以后咋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农村种地都是70后,80、90宁可打工也不种地以后咋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唉呀!操那闲心干嘛呢!这不是杞人忧天吗?根本不用担心地没人种,可能以后种地不用人去劳作呢!
眼下还看不出来吗,70、80、90后谁还愿意种地啊!即使是现在的40、50、60后,几十年以后肯定也都不种地了,也种不了了,基本都转入地下休息了。
但说明一下,这么多几0后不种地是肯定的,并不是说土地就不种了,那是绝对不行的,民以食为天,地才能产原生态粮食呢!别说我有钱能买进口粮食吃!那可靠不住的!老外和中国人不同,他可不给你讲什么“仁义礼智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到时候傻眼的是自己。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70、80、90后不愿种地,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际上种地(自己的责任田)确实没有出路。
国家比咱想的更周到更超前,土地延长30年不变、土地流转政策、农民自主择业等,旨在使农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几0后或农民都不种地也不成问题。
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经营化模式管理,更能发挥出机械化的工作效率,使土地产出值达到最大化。确保粮食安全。
届时,农业生产实现全自动、智能化作业,解放了劳动力,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劳动者挥汗劳作,仅需少数精英和科技管理操控人员即可。
而年轻的农民可以去从事打工、创业及搞各种家庭副业等来增收。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都有养老金,则休闲娱乐,安享晚年生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话不全面,现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可能是50、60后了,也就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了,70后还有体质与能力去城里打工挣钱呢。
也就是说农村70后及以后的人都不愿意种地了,也留不住了。靠目前这种劳作耕耘巳经无法挣钱,更无能力去实现改变生活、积蓄防老;善养老人、培养子女,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民纯朴实在,他们同样想往美好生活,懂得养老育儿的责任,要改变生活就得挣钱,没有技术、资本我有力气,可以花体力赚钱,那就去城里打工。
农民进城感受了城市资源的丰富待遇,感受到今后儿女应该成为城里人,虽然时常惦记故乡那份深深的感情,但不愿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因为粮食生产的收入不能满足梦想生活的需要,粮食生产成本与风险太大太高。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三农问题始终是大问题。全面脱贫、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但要让农村留住人、肯种地。应该走农业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集团合作化生产、规模化土地、特色化粮食品种,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既是土地的工人,又有应有的保障。当农业成为产业,农民成为工人,资源财富共享,农耕农作成为一种工作,那么选择工厂打工与农业种地一个样,或者优于打工那么自然回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车到山前必有路。农村既然决定继续承包,请继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地也是要资本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种地的都是90后,60后,甚至还有50后和40后。80后,90后宁可去打工,也不愿再种地。这种出现的这种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粮食的价格较低,种地成本高收入少。农民种地,一年下来,起早贪黑,收入却很低;挣不了几个钱;二是存在决定意识。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那些80后90后到城市打工,一年下来干好的话都能挣几万块钱,比在农村种地,收入要提高好几倍;三是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化。80后90后大都向往城市的生活,愿意在农村种地的意愿相对降低;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村机械化信息化的实施,客观上来说需要种地的人数也在相对应的减少,这也是现实农村中不争的事实。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分析以后,就需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针对80后,90后不愿种地现象,要采取措施,精准施策: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牢固树立起农业是基础的理念;二是要提高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种地收入,包括使用价格杠杆来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等;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两高一优”农产品;四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传统的承包经营种植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建立新型农庄。五要培养新型农民,把种粮形成一种产业,拓宽科技兴农之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