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解决自己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但是实际不了解的这种情况?
大象,时候,你的如何解决自己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但是实际不了解的这种情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比如,在想要投资前,我们经常会对某只个股,或者基金,进行了全面的详细的了解,所以会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但其实,同时,自己还会有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这可能不是我们所了解的真正的真相,也许还存在着其他影响重大的情况我们没有知晓,但你已经完全尽力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个好问题,但可能没有答案。
这里面有个比较诡异的逻辑,我们能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没法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所以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排除“我认为我知道”其实只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种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了解”和不了解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必纠结。
1看“需求”的细致程度来要求“了解”的细致程度。
拿盲人摸象的故事来举例,几个盲人通过“摸大象”这个动作其实已经对大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就了解的程度来说已经足够小学生写作文了。大象的腿像柱子,身子像一堵墙,耳朵像蒲扇,尾巴垂下来像绳子.......
做个生物学家肯定不够用。
另一个难点是把大象的身体部位和摸到的东西对应。盲人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至少摸过柱子,墙,蒲扇,绳子。才能感受到大象像xx一样。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摸的部位是哪里。很可能变成: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尾巴像柱子(×)......
2想知道自己“了解”还是“不了解”需要一个标准化的三方测评,例如:高考考试或者xx从业资格考试。
有明确的标准(分数),有明确的合格要求(及格线总分的60%,优秀线总分的85%)。其实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例如:同样的分数的人得分点差异很大。偶然因素的影响,或者是有运气成分。考试实际就是抽查,只做一次肯定有运气成分,无限增加次数又会导致会有人“蒙过”。
3就投资来说,其实不用完全了解,谁也做不到完全了解。
请脑补一家超市的经营场景:顾客正在排队交款,收银员在收款打印小票,可能企业收入增加。有个顾客在超市拿商品,藏在衣服但还没出超市的门,可能发生损失。有个顾客正在捏超市的方便面,已经发生损失。理货员在摄像头死角玩手机摸鱼,员工效率降低......以上的描述还只是千千万万实时发生事件的几件。除非是上帝,否则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了解。只能抓重点。(以下20210620补充)
从投资思路上讲
就是默认这个超市不值得投资,找充分反驳不值得的理由。如果理由充分,就去投资它。如果不能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好的,就默认是坏的。料敌从宽,料己从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你完完全全了解的。
无知、无解、混沌、茫然是常态。
所以永远也不要试图完全弄明白一件事情。尤其是做事的时候,永远不要想着把它弄得完全清楚明白的时候才开始。
比如你说到的基金或者是投资。
几乎所有人都是在对它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之后,就上手了,再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点点去摸索实践。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风险管控,以免一下子损失太多。这也是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应有的谨慎。
其次,很多时候别人教给你的那些真理和道理,当你运用到实践当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可能是假的。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别人跟你讲的可能只是他所认识到的真理,而不是真正的真理。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真理也不过是某一些人他所观察到的一些真相,并不能够代表全部真相。
当然,我能够理解你的这种困惑和不确定,毕竟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多的准备,这样在实践当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风险。
然而我们不能够奢望一个事情完完全全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只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锻炼出更强的灵活应变能力。这样当你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也能够从容应对。
总之,与其去思考怎么消除所有知识盲区。不如想一想。如何在不确定之中找到更多的确定感。
@非也漫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