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都有哪些朝代迁都,迁到了哪里?都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都城,洛阳,河南历史上都有哪些朝代迁都,迁到了哪里?都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洛阳。神龙元年(705年),“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被迫还政于唐中宗李显,李唐恢复统治,不过直到唐玄宗继位之后,才将都城从洛阳迁回长安。到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加剧,朱温于天佑元年(904年)裹挟唐昭宗再度迁都洛阳。
9、五代十国迁都情况:后唐、后晋曾迁都。五代十国时期,“十国”迁都情况相对较少,“五代”迁都倒是相对频繁。例如后唐,李存勖建立后唐时,定都于魏州,称兴唐府,同年十月攻灭后梁,遂迁都于洛阳。又如后晋,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于柳林(今山西太原东南)称帝,在攻灭后唐之后,便又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
10、宋朝自开封迁至临安:两宋交际。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定都于开封府。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称帝即位,后面对金兵的进攻,赵构又南逃临安(今浙江杭州),以临安府为南宋行在。不过,南宋初期,赵构仍尊开封府为京师,以此彰显恢复中原之意。直到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才正式迁都临安府。
11、金国会宁-大兴-开封-蔡州:统治需要。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时,以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为都城。到了金元元年(1153年),金废帝完颜亮为了南下攻宋和推动汉化改革,将都城迁至大兴府(今北京),称之为中都大兴府。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在蒙古的掠夺和威胁下,宣布向南迁都至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称为南京开封府。正大九年(1232年),晋国在“三峰山之战”战败,蒙古军队围攻开封府,金哀宗于是又一路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迁都于此。
12、元朝自大都迁至上都:元朝被迫撤出中原。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大元,改中都(燕京,今北京)为大都,定都于此。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出兵北伐,元惠宗见大势已去,遂撤离大都,退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13、明朝自南京迁至北京:统治需要。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称为南京应天府。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皇位稳固之后,开始着手迁都,并最终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式迁都北京。明朝灭亡之后,弘光帝又于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明,这时都城便又迁至了南京。
14、清朝赫图阿拉-辽阳-沈阳-北京:势力的不断发展。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定国号为金,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亲自率兵攻占辽阳城,并于当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数年间攻占沈阳、广宁等七十余城,遂又迁都沈阳。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仍建都沈阳。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同年十月,清朝迁都北京。
以上便是各个朝代的迁都情况,事实上我国古代大部分时期实行的都是多京制,即除了皇帝所在的都城之外,还多设有留都、圣都、行都等陪都,以上迁都主要指的是皇帝所在的都城,并未将陪都纳入其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迁都次数多的朝代,国祚一般都比较长久(幸存者偏差的因素除外)。夏朝商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并不是说不怎么迁都就一定短命,因为影响国祚长短有好多因素,这只是其中之一。普通人的世界里也有这个现象,我们老话讲的就是养废了,这就是躺平的风险,普通人家传独苗之后,居住环境没有改变,很自然地躺平,然后就一代不如一代。居住的空间不改变,始终是活在父母的世界里,也就很难超过父母。所以普通中产家庭1要么多生几个,靠一变多开枝散叶来发展,把家产均分摊薄,供小孩付首付就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去开辟,小孩拿到首付供新房,开启自己的人生脱离父母的笼罩。2要么门当户对联姻,靠资产重组两个家庭变成一个家庭扩充资产来发展,独生子找独生女,这样小两口就能继承两对父母的房产,资产重组达成扩充资产的效果。再说回帝王家庭的主题,商朝是一个频繁迁都的朝代,商朝由于每隔几十年都出现重大谋反事件导致商朝频繁迁都,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另外为你开启一道门,频繁迁都意外避免了帝王代代躺平越躺越废的情况,使得商朝兴旺了500多年的国祚。两宋和两晋都是由于被迫迁都而洗刷了一遍躺平秃废的基因,使得国祚又多延续了百年。我们自己也是为人子女同时也是为人父母,帝王世家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又能如何,想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又担心躺平诅咒一代不如一代,实在是我们普通人心头无解的一件大事。
上一篇:聚众斗殴时劝架的那个人会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