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南宋老百姓为什么不肯养儿子?
南宋,土地,北宋南宋老百姓为什么不肯养儿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南宋老百姓为什么不肯养儿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宋以前“生子不举”的情况也有,但是是极其个别情况。民间认为五月初五生子不祥,因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则是“恶月”中的“五毒日”。但是到南宋末年时,人们已经不在乎这个风俗,“生子不举”情况很是普遍。如果要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生逢乱世,百姓在贫困线上挣扎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侵,南宋疲于应付蒙古,财政紧张。朝廷向百姓增加赋税,设立各种苛捐杂税,诸如“身丁钱”、“月桩钱”等等。
再者,南宋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手中几乎无地可种,土地都集中到士绅豪族手中。自从宋高宗偏安于东南后,一股土地兼并运动就开始展开。首先皇亲贵胄占有大量土地;其次,皇帝把土地赏给有功之臣,就比如张俊,此人花了10多年时间,就兼并了近10万亩土地。每年靠收租得到的稻谷就有60万斛。韩世忠每年收租数万石稻米;再有一些仕绅土豪也加入圈地的行列之中。大量的农民开始沦为农奴,为地主服务。开国之初就如此,可以想象南宋末期是何等的悲惨情形。
妇产科学不发达
尽管南宋时期妇产科学有所发展,出现了对妇女的生育和保健有益的措施,但还做不到通过医学手段控制怀孕和生育。而且在封建时代,妇女避孕和堕胎是极其忌讳的事情。人们认为妇女堕胎是不祥之举,会遭到报应的。于是很多农村妇女都生了八九胎,甚至十胎以上,可是生了那么多,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抚养,无奈之下只好弃婴甚至溺婴。
财产分割问题
平民老百姓因为困苦而“生子不举”,但是作为当时社会的中产阶级——仕绅,也出现了这种状况。那是因为他们怕家里子嗣众多家产难分,其次也有可能是因为担心家产分散、家道中落而被其他家族兼并,从而“生子不举”。
南宋末期,“生子不举”情况很是普遍,是因为当时的特定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在南宋生活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因为人头税。
中国古代的税名目繁多,前几项为:实物税(米绢麻等)、兵役、力役、人头税。实物按亩征收,其它按人头征收,标准为丁,丁的标准常在18一56岁之间成年男子。但碰到延迟退休政策要拖到60岁。
为了创收,低于18岁的男性称为青口,也要纳税。一般纳丁的一半,至于从几岁开始,当官说算(吴王挖邗沟,邗地只要长牙的就算)。一般从7岁就征青口税了。
北宋王安石变法,民间力役(义务工)可以出钱(力役一直延续到06年)。宋朝募兵制,但兵临城下壮丁仍拉城头作战。农民实际负担远重于法律层面!免役钱成为沉重负担,超过田赋。北宋末平均每丁摊两贯以上,南宋初不低于北宋末。一户穷人生两个儿,要交青口税和免役钱,愁的程度不低于后世为儿买房。
贫苦人家被剥干净,只有卖儿,估计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只好溺之。苛政猛于虎也。
上一篇:为什么感觉抖音里的有钱人那么多,现实生活里却没看到几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