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远嫁,母亲一直和弟弟住在一起,母亲80多岁了,我该怎么办?
母亲,弟弟,老人我远嫁,母亲一直和弟弟住在一起,母亲80多岁了,我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没疫情的时候,每年都要回来一次。哪次回来都不少花钱,给家里添置些电器用品。缺什么买什么。在不回来的时候,也是总养家邮寄东西,给婆婆买保健品,腰疼的药品。只要是婆婆需要的,都是她给买。钱是钱,东西是东西。她总说四哥帮她照顾老娘,很辛苦不容易。
穿的用的吃的,包括米面油都往家邮。所以虽然远嫁,家里哪哪都是她买的东西,都有她的影子。
既然是远嫁,能回来看看就看看,不能看看,就在经济上支持一下,也是孝顺的一种体现吧。虽然小姑子是远嫁,她的孝心一点不比在家的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没有什么好办法,把你母亲接你家去也不恰当。只有隨时去看望一下。给母亲买些吃的,营养品,留下点钱而己。母亲病了回家去照看些日子,尽尽孝心也就可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初远嫁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想必你弟弟也应该四五十了,也有能力赡养你母亲了,有时间多回来看看,没有时间给点经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当儿子的,从我的角度提点建议供参考:
(一)寄些钱回去,再给弟弟和弟媳买些礼物,前者是母亲赡养费++,后者是对弟弟夫妻照顾母亲表示心意。
(二)定期不定期的回去看看。可以办个母亲专用老年机和电话亲情号,虽然弟弟夫妻手机微信可语音视频,但不如电话一接通,耳机先响的是母亲声音。不是不能麻烦弟弟夫妻,而是给母亲个单独的环境与女儿说说心里话。
(三)接母亲去你的家。是小住还是长住还是轮班制的住,那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你家所在气候、环境,居住条件和家庭成员是否适应母亲,弟弟夫妻是什么想法等。
我赞成前两点,对第三点我保留不赞同意见。我的姐妹出嫁虽未出省但也不在本市,自母亲80岁后到去世的近十年时间,我唯一当儿子的坚持不再让母亲离开本市。虽然是儿女是一样,女儿家也是家,八十老人是晚上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的年龄最好是不要远离故土。我的想法与泰安是风调雨顺平安固镇之地有关,主要还是养儿就是防老的观念支配。
(我母亲88岁,是人生最后一张生活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母亲80多岁颐享天年,有她老人家的儿子照顾,她老人家的儿媳应当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你应该操心的是你们家年迈的婆婆,她老人家衣食住行,三餐一宿,你们料理妥当了没有。
传统习俗有弊端,但是它沿袭了数千年,估计也有合理的理由。
男婚女嫁,成家立业。
不出例外,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家庭都应该有男孩,也应该有女孩。
男孩子长大了就得娶妻成家,生育子女,赡养父母。各家各户基本都是这样,没有不同。
女孩子长大就得出嫁,她们的使命就是通过婚姻,成为人家的媳妇,传宗接代。那么女孩子家的传承怎么办呢?不是还有哥哥弟弟码?性别不同,任务也不同啊。
现在解放了,男女平等了,女拳伸张了,上述传统礼仪不复存在。计划某某政策盛行时代,有很多家庭变成了独生女儿,怎么办?
所以,主流层面举张男女都一样,儿子姑娘都有赡养父母的责任,男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呼呼哈哈。
于是乎,扯皮拉筋的鸡零狗碎风起云涌,你妈我妈,你家我家,纠结一团。
矛盾多了,有人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常回家看看吗?父母没有任何心愿,只要能经常看到你 ,就心满意足了,作为父母他没有奢望,只要儿女平安,就行了,他们都希望儿女经常在身边,他们肯定也不会要求孩子们的能经常给钱,父母对孩子什么要求都没有,他们只是盼望孩子们平平安安,幸福就行了。
特别是远嫁的孩子,你要经常回家看看,毕竟老人年龄越来越大,特别是上了年纪老人,对子女的殷切思念更为强烈,他们更希望经常看到孩子们,什么要求也没有,不会向孩子要钱,即使自己生活在艰苦,他们也不会主动给孩子要钱,在儿女们面前他们从来不会哭穷 。
老人对孩子们是120%的好,我们常说作为子女我们能对父母有50%就已经很好了,子女做不到,我们只要求索取,从来不会主动帮帮父母,很多东西我们都是视而不见,父母呢?什么都装在心里,对我们有无尽的牵挂。
80多岁的老人更需要孩子们,慢慢他们就会失去自理能力,需要我们照顾,所以作为子女我们要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家看看,帮忙做点家务,和父母聊聊天,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对于父母来说这是最幸福,大家说对吗?
上一篇:最近这次巴以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