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可以安于清贫的生活?
清贫,的人,都是在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可以安于清贫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品德高尚之人。比如,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同志,她是云南贫困地区一个女校的校长,几十年了扎根贫困地区 ,为党的教育事业辛苦耕耘 ,不顾自己孱弱的身体 ,为使那个地区贫困女孩有个好前程, 牺牲个人许多时间、经历,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使许多贫困女孩得以受教育,长本事,解决了许多家庭因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而贫困的问题。张桂梅同志孤身一人,多少年来,不知资助了多少困难家庭女童重返学校接受教育,而自己安于清贫,即使百病缠身也舍不得去医院好好的接受治疗,因为,她把钱都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了,没有钱、也不愿意耽误更多的时间顾及自己。虽然,向张桂梅这样的善人,物质生活差一些,但她的高贵精神令人尊敬!
还有另一种人,是因为好吃懒做,不愿意受累去创造一种富裕日子,所以,过的比较清贫,并不是安于清贫,而是慵懒所致,过不上富足的生活。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安于清贫的人,比如,僧人、和尚等吃斋念佛之人,人的信仰不同,走的路不同,生活也各自不同,有人认为,这部分人清苦,生活单调,也许人家并不这样认为,还感觉我们这些俗人,六根不净,不幸福呢?
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千世界,各有各的活法,说不上谁好谁赖,个人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好 。
生活的丰富性,取决于人的多样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折腾半天,挣扎半天,拼搏半天,奔波半天,劳碌半天,呐喊半天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服气不行,不信命不行,不收敛更不行,没有资源,没有资本,没有资金,再没有人际关系和核心技术不说想发财致富了,就算是去卖苦力都赚不上钱,弄不好还得挨坑,在现实面前你不安于现状,再不老实就得流落街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极少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贫。与世无争。人能长寿。因为人的心静而空闲与安静。五行平和。阴阳平衡。是修行人必要的基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今社会,没有几个人愿意过清贫的生活,原因有以下几点:
迫于无奈、无可奈何
清贫的人,大都来源于社会底层,没背景、缺人脉、少资源。没背景、缺人脉,想找个如意工作都不容易,四处红灯、到处碰壁、烦恼痛苦、苍凉迷茫。
少资源,就没有干事业的资本,更没有试错重来的机会,一旦失败,血汗钱或东拼西凑的钱就打了水漂,血本无归、一败涂地,茫然不知所措。
谁都不愿意过清贫的生活,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一点,生活质量高一些,但却迫于无奈,也无可奈何。
阶层固化、难以逾越
底层人想实现翻身逆袭,真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少数能逆袭的人,除非本身有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再加上好的运气。
好运可遇而不可求,有偶然性、不可预知性,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比如大衣哥遇于文华,王宝强遇刘德华,马云遇孙正义等。
现实生活中,你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父母是公务员的,子女一般也是公务员,父母会为子女们铺好路。
父母是企业家的,子女也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子承父业、女继家业。比如王思聪、杨慧妍。
农民的子女,基本上还是农民,或是做小买卖的,比如开餐馆的、理发的、搞养殖、种植的等。
阶层固化、难以逾越,底层人也不愿过清贫的生活,也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想夸越阶层,机率很小。
清而不贫、累而又贫
“清”和“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指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贫”指一个人的物质生活。
有的人清静安逸、自由自在、颐养天年。比如一些离、退休有高退休金或存下一笔不菲养老金的人,清而不贫、清闲自在、神清气爽、衣食无忧。
而有的人,累而又贫,人到中年、老年了,还累死累活、不辞劳作,才勉强维持生存。比如当下很多没退休金、养老金的农村老人,七老八十还在上山挖药、下河捕鱼、集市卖菜,从而换点零花钱维持生计。
每个人都愿意清闲自在、安逸舒适、享受生活,这是人性的弱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清而不贫”的,“清而不贫”才是生活的享受,而“累而又贫”只能算生活的苦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来没有人真的安于清贫,只有无奈的不得不习惯清贫。
上一篇:50岁了,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考个基金从业资格证有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