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自杀,是全球15-29岁青少年第二大死因,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杀者,生命,的人自杀,是全球15-29岁青少年第二大死因,主要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怎么预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主题常常是萦绕人的心头的魔咒。
一个人心底的自觉意识本来是抗拒毁灭的——个体要生存,让自己活得更好。自杀者可能不仅感到绝望,也短暂地失去了自我意识。这也许是自杀者毅然决然的原因。
一、基于理性。理性的自杀不会是一时冲动,而一定取决于对长期情况的精细评估。理性的自杀不是绝望的后果,而是对生命徒劳无谓的回应。
二、过激行为。更多的自杀倾向常是临时性的,大量大量的人都很幸运自己被从自杀边缘拉回来,或是受到约束无法自杀。他们想自杀,但又希望有人来救他。
哈佛大学做过一项研究,把自杀者的病史编辑过后发给医生,请他们诊断。如果不告诉医生这些是自杀者的病史,那么其中就只有22%被诊断为有精神疾病;而如果介绍中包含自杀的信息,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比例就上升到了90%。这证明,自杀者是具有相应的病理基础的。
叔本华:“我们总会发现,一旦生的恐怖超过了死的恐怖,一个人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利己型自杀发生在无法融入社会生活社会的人身上,无情和冷漠驱使他们决绝地切断与世界的关系。
利他型自杀源自个体被过度地融入了社会,“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起来他们充满能量、热情和决心。
失范型自杀是恼怒和厌恶的结果,个体越来越多地被置于竞争环境中。他们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渴望与满足失衡的痛苦中,随之而来的愤懑会助长自杀的冲动。
宿命型自杀发生在生活极为悲惨同时又无法改变的人身上,如中国农村没有爱情又遭受婚内虐待的女性自杀现象。
人生不易,我们需要宽容和支持,我们需要温暖和关注,我们需要发展和成长。一个社会的责任,即是让每个生命都有空间和阳光,遭遇挫折时都有援手和救助。
尊重每一个生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溺爱,教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