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后蜀时期,诸葛亮明知刘禅无能,为何不自立门户呢?
蜀汉,刘备,儒家三国后蜀时期,诸葛亮明知刘禅无能,为何不自立门户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后蜀时期,诸葛亮明知刘禅无能,为何不自立门户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立门户?如果诸葛亮自立门户,你一定看不到现在这样的诸葛亮。
曹操,这个为汉家天下征战一生,扶摇摇可坠的汉献帝几十年,终身为汉臣之人,因为儿子代汉自立,就被后世定义为枭雄,奸相,汉贼!戏曲舞台上给画了个大白脸,只要戏曲不灭,这个坏人的脸谱就一直得背下去。
类似于曹操的还有司马懿,诸葛亮永远是正面形象,司马懿就永远是个反派。明明诸葛亮没打赢过司马懿,可看看演义里,司马懿却永远是被虐的那一方。因为司马懿的孙子又抢了曹魏的天下,所以连他爷爷也不能是什么好人!
更早一些的王莽呢?更是千夫所指……
所以,让诸葛亮自立?那诸葛亮在史册里会是个什么形象?还会是千古传颂的名相,人人敬仰的“智圣”吗?题主这是赞诸葛,还是黑孔明呢?
自汉武帝废百家、独尊儒后,天下的读书人慢慢都成了孔子门生,儒家教弟子休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从来没教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从未教人“天不为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如果教这些,哪一朝的统治者,都会杀尽天下儒生,儒家早就不在了!
儒家教的,都是好生辅佐君王,当好臣子,最高追求成“帝王师”,这才有儒家延续2000多年的“独尊”地位,这才有哪怕是在大清朝这一满人朝堂上,都站满了洪承畴、张廷玉、刘庸、纪晓岚……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等这样的所谓当世大儒。现在还有无数电视剧在给他们歌功颂德,百姓看得乐呵呵的吗?
儒家只为人臣,从不负君,光说不练不行,树的典范就是诸葛亮。历朝历代的儒家弟子们,不断给诸葛亮贴金,把诸葛亮打扮得能掐会算,无所不能,却躹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告诉君王的是,儒家即使有诸葛亮的本事,站诸葛亮的高位,也只会为皇家卖命到死,不会觊觎皇位!这让皇帝们多放心啊!
现实中,诸葛亮也不可能自立门户,代位自立。汉之体制,世风之认知,是皇权天授,代代相传。袁术为诸侯势力较强者,占两淮之地,兵精粮足,一起称帝之心,天下共讨之,很快灭亡。董卓、曹操,把持朝政,权势滔天,可也不敢动取帝位而代之的心思。为何?天下不容!曹操因封魏王而坏了高祖刘邦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就遭无数人反对,朝堂分裂,曹操就不敢再进一步了。
刘备称帝,是借着曹丕代汉之势,以刘姓正统自居,若献帝还在位,刘备都不敢称帝。诸葛亮以弱伐强,不打着匡复汉室之名,恐一点自认的希望都没有。蜀为三国势力最小的,不努力抢地盘,终会灭亡,失了大义,诸葛亮当个皇帝,等着灭国之日被灭族?以诸葛亮之智,不会干这种蠢事。
还有人觉得,刘备有遗言,诸葛亮若认为刘阿斗不行,可以自取。先不说这遗言是否为后杜撰,为诸葛亮贴金。就是刘备真说了,谁又能知道是不是帝王心术,留没留后手?诸葛亮真要行动,会不会等着他的是暗中一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吧?当时表情不对,可能诸葛亮死得比刘备早,别忘了刘备也是枭雄。
中国人,不少有帝王心态,就觉得当皇帝是天大的好事,人人向往和追求。所以天天追逐权力,争斗不止。岂不知当皇帝并非一个好差使,就看看汉献帝,登上皇位就没一天安生日子,性命都随时不保。再看看皇帝们的平均寿命,能是个好位置?都省省吧!权力是要有能力驾驭才行的,干不好要倒霉,要干好得累死!要有自知之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将历史人物进行一个知名度排名,诸葛亮三个字一定名列前茅。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刻画,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个非常了不起、近乎神人般的存在。
先帝刘备驾崩之后,留下诸葛亮和李严辅共同佐幼主刘禅。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大事小情都要经过他的亲自把关,甚至被夸张到只要是超过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诸葛亮亲自处理。
说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诸葛亮来处理,这一点肯定是夸张的。但是诸葛亮身为丞相治理蜀国,的确是事无巨细、日理万机的。
以当时诸葛亮的权威,如果他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篡取政权,完全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当时蜀国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由给诸葛亮之后,后主刘禅仿佛成了一只金丝雀,整日养在笼子之中,就像唐僧坐在孙悟空画在地上的保护圈里。
后世都以为刘禅无能,其实不然。刘禅谈不上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君主,但也绝不是朽木粪土、扶不起来的阿斗。
有人觉得“乐不思蜀”是刘禅懦弱无能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刘禅的高明之处,因为他“乐不思蜀”的回答和表现,保住了自己的脑袋,没让司马昭对其痛下杀心。
就好比越王勾践,当年他在吴国为奴的时候,为了讨好吴王夫差,亲自品尝过吴王的大便。若不是后来越王勾践的复仇成功,勾践在历史上的形象一定狼狈不堪。
再好比朱棣,朱允炆大肆削藩之际,朱棣通过装疯卖傻的表现,为自己的造反赢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如果不是他后来造反成功,他的装疯卖傻或许就会被评价为无能的表演。
所以,我觉得不能以“乐不思蜀”来判断刘禅的软弱。特别是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在刘禅的治理下,延续了二十九年的国祚,这本身也是后主刘禅的能力体现。
有人说,刘禅后来不战而降的表现,总该将他定义为懦夫了吧。这个问题要怎么看,如果单以胜负来判断,刘禅的投降毫无疑问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假如先帝刘备或者诸葛亮还在世,一定不会那么轻易的选择投降。
刘禅选择投降了,不管是不是为了成都城里老百姓的安慰存亡,他都是选择了投降。这点没话说,他的确是懦弱。但是如果说,刘禅真的是为了城中百姓免遭涂炭才选择的投降呢?那是不是可以把他理解为高尚?
再说回来诸葛亮,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的权威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威高镇主。曾有人提议诸葛亮像曹操那样受封为王,诸葛亮没有照做,但他并没有完全拒绝。他表达的意思是,将来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在受封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诸葛亮没有选择学习曹操,没有将儿子诸葛瑾培养成自己权利的接班人。但是谁又能保证,将来诸葛亮若是真的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不会篡汉自立呢?
上一篇:酒瘾能戒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