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一位校长敢写有悖科学的论文,有媒体还敢发表,这是啥心态?
媒体,杂志社,笔者河南一位校长敢写有悖科学的论文,有媒体还敢发表,这是啥心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河南一位校长敢写有悖科学的论文,有媒体还敢发表,这是啥心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河南这位校长的“事迹”在前几天出现在新闻上的时候,笔者也就撩了一眼。因为是推送,只有标题,并未打开看全文。一,是觉着这肯定又是哪个自媒体为了博眼球撰了一个标题,就是所谓的“标题党”。二,是活了几十年,看到这样一个标题,只觉滑稽。如果真有此事,那就不是一般的科学问题了,后续一定会有跟进。那时再看才可能有真相。所以,当昨日新闻出现反转的时候,笔者也并不感到意外。至于他们的心态,咱没做过这样的事情,不能妄下定论。有的也只是个人的换位思考而已。
首先,是为了博人眼球,吸引各方关注。从题主提供的资料中看出,该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还坚持“鸡蛋可以反生孵化”,但并未提供具体步骤。有此可以看出,该老师还在让事情持续发酵,以达到更广、更多的关注。因为其根本无法提供具体步骤。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存在的,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还是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存在的。而且笔者个人更愿意看到这是真实存在的——作为老师该具备的“用事实说话”的品格。可是没有,该老师为什么宁可自己的文稿被下架,也没拿出有力的事实依据。这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谋求关注还能是什么?可笔者也甚是不解:这样身败名裂的关注真的好吗?
其次,作为发表文章的媒体,如果全以经济利益表述其行为,不免有些偏颇。但这确实是促成该媒体未加核实,就发表内容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当下,由于教师、医疗等机构对职称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不得不想方设法评聘职称,而论文出版就是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为此,很多媒体针对教师、医疗体系的论文出版,给出了一些“方便”——只要不是抄袭,不涉版权问题,就可商量、出版。只是价格略有不同。因而,这个老师也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其实媒体或许也是受害者。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媒体也在搏发行量,有这样的另类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跟进,对媒体的发行量不有所促动。因而,媒体可以不讲事实的发布内容。当然,笔者真心不希望是这个原因,毕竟媒体是社会的喉舌,怎可胡乱发声呢?
最后,不论作者和媒体是怎样的心态,笔者都不想过多的猜测。毕竟现在该事件已有相关部门跟进了。只是想类似事情少发生、最好不发生。因为我们身边不缺以讹传讹的好事之人,也少不了别有用心之人对各种事件的利用。为了我们的社会安定,大家的生活静好。少些无中生有、少些信口雌黄!
个人观点,不足见谅!可留言交流,谢谢!
图源网,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底还是利益和彼此需要!
校长也好,普通教师也好,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也罢,在现行职称晋升评价评审规则下,此是刚需(当然现在已在改革中)。
既然如此,待晋升职级之芸芸众生需要发表论文,杂志社也需要有人投稿,除直接收取审稿费外,可间接提升行业存在感和影响力,进而吸引相关的行业企业做广告,取得额外广告收入等。这是个你情我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
不过杂志社也有等级,不同等级和影响力的杂志社收费标准不同,为防止影响自身形象声誉,杂志社一般是会审核稿件质量的,有些囯家级核心期刊甚至审核稿件是非常严格乃至十分苛刻的。但某些“下游”杂志社知名度很小、品牌对作者吸引力不大,为了生存只得不同程度“放水”了,个别动机不纯、生存艰难的更是有求必应、有稿就发了。
这种不入流的“野鸡”杂志社为求生存和利益,谁投稿、质量是高是低就不重要了,哪怕违反常识,哪也“呵呵”……
总之,杂志社就如企业,论文就象产品,既有名优企业和产品,也有假冒伪劣。除市场调节外,国家监管、行业评价和舆论监督就很重要了!
上一篇:借钱给朋友没有写借条,结果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