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你认为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哪位皇帝?
英宗,他的,蒙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你认为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哪位皇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你认为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哪位皇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漫漫历史长河,自千古一帝秦始皇起,到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出了近千名皇帝,不管褒贬与否,他们都是名留史册,任由人评说。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皇帝,我认为明英宗最具有传奇色彩。
中国历史上,皇帝被俘虏的大有人在,但是后来又重登九五之尊的皇帝,历史上只有明英宗一个。明英宗经历太多事,从懵懂少年天子,到被俘叫门天子。好不容易被放回来,又被软禁起来,后来通过夺门之变,又重新成为天子,这在皇帝履历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史书上,对于明英宗评价不高,还惹来骂名,最主要是两点,一是土木堡之变,标志明王朝经过仁宣盛世后的衰落,很多人认为,明亡从明英宗开始。二是冤杀于谦,惹得无数骂名,以致明英宗儿子继位后,迫不及待地给于谦平反。于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忠臣,岳飞还有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于谦连莫须有的罪名都无法安排,因为不管当时之人,还是日后人们评说,于谦都是忠臣,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官,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臣,是挽大明王朝于狂澜的救命丞相,就连明英宗本人都不想杀,但是身不由己还是杀了,骂名当然是留下了。
明英宗一生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不像历史上大多数帝王冷冰冰的文字记载,几乎看不到情绪变化,大多是至善至孝,几乎没有一点普通的人性可言。明英宗不一样,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电影,他的一生都有人性的复杂性,既有善良一面,又有腹黑一面,他不是一个恶人,也不算一个好人,如果是普通人那么就会很简单,但是他是皇帝,是天子,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看待,幸好他的儿子也是皇帝,不然历史记载会更不堪。
明英宗亲政的时候,是皇太后掌握实权,朝政又有“三杨”把持,如果他老成一点,肯定是个守城之帝,可惜他就是他,不是一般的烟火。等到亲政的时候,一心想学习祖宗光荣往事,不说朱元璋了,就说朱棣,都是亲自上战场的,明英宗就是这样沿着祖先的足迹前进,南有麓川之役,对于蒙古诸部,当然是北伐,想象着明成祖亲征那样的军事辉煌,可惜土木堡之变,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明王朝的国运。
明英宗对于蒙古的认识,起初还是各种史书上的知识,直到被俘才真正了解蒙古。蒙古族自从退往漠北,经过明王朝不断打击,还有内部分化,到了也先的时候,黄金家族早就不可能成为共主,只有几个可怜的后裔成为形形色色野心家的傀儡。明英宗以为蒙古侵袭九关,是对于恢复中原的野心,成了俘虏之后,才发现,蒙古没有想象中那么具有威胁,事实上蒙古早就分离分析,真正有实力的反而是当初投奔明成祖的部落,但那些部落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一呼百应,只能凭实力说话,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为常态。那么那些蒙古族不为了夺取政权,是抢夺中原财富吗,也是也不是,是的不抢白不抢,但是抢夺总有风险的,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最关键原因是蒙古族早已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原联系比想象中密切,草原上已经不能支撑他们养成的生活习惯,他们想与中原互通有无。
明英宗被俘,对于蒙古有了重新认识,也认识了也先。他发现也先无意要他的命,想要的是为他的部族争取最大的利益,当打不过明朝,对于几乎毫无利用价值的太上皇,也先也抛弃理性的成见,竟然跟明英宗交起了朋友,真是“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亲”。正是也先的善意,明英宗才有送回的可能。明英宗回来后,重新当皇帝后,对于北伐的幼稚看法大为改变,采取了和善的态度,不是和亲的无奈,也不是不屑的鄙视,而是真正地善意,河套之患何曾不是明英宗买了一个人情。正是明英宗对于蒙古的和善,造成蒙古虽然时不时袭扰,但是都是提出自己诉求为主,最后到俺答汗才算真正安定和平起来,算是一种善意的回应。明英宗对于东北女真诸部,也是和善态度,虽然有成化犁庭的严厉,但是最后还是让满族崛起了,时间虽然隔得比较久,但是追责到明英宗头上也没错。
明英宗从开边,到守成。他的民族政策总体上是没有错的,历史上不管是汉唐的拓边,还是元朝大一统,对于中原和草原总是分别对待,处于泾渭分明的分隔状态,真正对于边关的开发,促进中华民族统一,还是明英宗的善意开始。隋唐把高句丽打没了,以后历朝历代宁愿把那个地方荒废起来,也不愿意开发,只有明英宗默许女真与中原交流,然后才有东北开发,才有满族的崛起,才有清王朝的大一统,可以说,明英宗的善意,无意中促成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国版图的基本完整。
说到明英宗有三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他母亲孙皇后,一个是钱皇后,另外一个就是太监王振。没有孙皇后,明英宗可能就北狩终老了,不可能有“夺门之变”。孙皇后在后宫争斗是常胜的,也是最后胜利的。面对明英宗被俘,孙皇后就以保全明英宗的前提下,勉强承认明代宗,等到明英宗回来,明代宗有一千种方法杀了明英宗,妇人之仁有这种可能,孙皇后的巨大影响力也有原因。“夺门之变”可不是几个太监、武将临时起意的,而是筹划有时,得到孙皇后许可实行的。钱皇后可说是明英宗的患难夫妻,明代宗有饿死明英宗的意思,钱皇后就做针线笼络守卫太监,换得一点活命的机会。明代宗对于明英宗那是想杀下不了手,不杀心中又过不去,如果不是自己儿子死去,立的是明英宗的儿子为太子,早就下了毒手。钱皇后对于明英宗具有巨大的心里慰藉作用,明英宗幽禁的时候不好过,比如他夏天喜欢在一棵树下乘凉,被人发现,明代宗就让人把树砍了,让他没有地方乘凉。最后一个是王振,明英宗对于王振是真爱,王振替他顶了无数的包,还慷慨地在明英宗面前自尽守节。英宗复辟后,思念王振不已,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
一个人经历生死,都会有心绪起伏,明英宗也一样。土木堡之变不可挽回,明英宗无奈成为叫门天子,太上皇,这是他没有选择。明英宗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老死于太上皇的身份,那么他的历史就会没有那么不堪。可是历史没有可能,明英宗还是通过“夺门之变”重新成为皇帝,当时的情况,对于明英宗来说是相当有利,儿子是太子,母亲是皇太后,代宗是弟弟,并且代宗重病不久于人世。如果不发动“夺门之变”,英宗的儿子就会成为提前成为皇帝,英宗的处境会大为改变。
可是面对“夺门之变”,那些人都是提着脑袋来干的,不是想拒绝就能拒绝的,并且还是他母后的意思,明英宗只能默默接受。面对千古忠臣于谦,英宗难以下决定,但是不得不下决定。“夺门之变”对于英宗影响巨大,本来他的与人为善,是他被俘活命的本钱,但经此巨变后,英宗对于人性本善的怀疑。那些参与政变的人都是投机者,把英宗当成谋求功利的工具,那些人后来有很多都背叛了英宗。英宗本来就不信任文臣,从“三杨”开始,到被俘,到重新等位,文臣都会做正确的选择,但没有从英宗的处境考虑。英宗对于武将也不信任,那么他只能依靠宦官的力量,这也是他对王振那么怀念的原因。
上一篇:2021年五一为什么只放假一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