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
血虚,血液,针灸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对于血虚患者应该扎哪个穴位经络呢?肝经,心经?补法还是泻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血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以补法为主,同时要查明原因,对因治疗
病因主要有消化道寄生虫病、消化道肿瘤、痔疮、月经过多及老年人胃酸过少,吸收不良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等,严重者可引起低烧、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受凉,适当休息。
(2)积极治疗寄生虫病、慢性出血性疾病。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何首乌15~30克,菠菜120克,同煮服,每日1次。
(2)仙鹤草30克,大枣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2次。
(2)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阿胶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宜进色、香、味俱佳,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末、肝泥、肉汤、蛋羹、菜泥、果汁等,多吃含铁食物如猪肝、菠菜、鸡蛋、黄豆等。
(1)猪肝或牛肝150~200克,炒食,每日1次,连续吃2个月后贫血可明显改善。
(2)菠菜60克,鸡蛋2个,姜丝、盐各适量,做汤,日服2次。
(四)针灸调养法
常用足三里、大椎、曲池、膈俞、命门等穴,每次取2~3穴,中弱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五)按摩调养法
患者取坐位,暴露背部,家人用掌根在脊柱两侧自上向下按揉约3分钟,然后分别在血海、足三里、梁丘穴处按摩2分钟,每天1次。
(六)其他调养法
取肝、肾、脾、三焦、膈、内分泌等耳穴。用探棒找出穴位敏感点后,按揉片刻,将黄荆子置于0.5厘米2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贴压。轻揉,使患者感到酸、麻、胀、痛、烧灼感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3~5日换压丸1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
今天就来聊一聊血虚。
我们先来看看血的生成。
胃消化食物,脾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进入人体,水谷精微上输到肺,肺朝百脉,水谷精微在心脏“奉心化赤”而成血。
所以血的生成和脾胃吸收营养有很大的关系。
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爱吃饭的人,身体就弱,就瘦。
这种人血会足吗?
不可能的。
血充足的人必须是能吃能喝之人。
气能生血,血能化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没有阳气就没办法活动了,气就是通过血液运载气到全身各处。
这边的气可以狭隘地理解为氧气,但从中医角度气不仅仅是氧气的。
气血是相生的,它们两就像同一个物质的不同形态一样,就如同水和冰的形式,口渴的时候,冰融化为水,休息时水凝结为冰便于储藏。
所以气虚的人,血液运行缓慢,气无法生血,血还需要化气,导致身体相对的缺血状态,也是血虚。
气的生成主要靠肺,肺的呼吸给身体带来了大量的气,也通过肺,能把废气排出。
虽说肾主纳气,气的生成还有肾参与其中,但这只是占比较小的,或者说是起到辅助作用的。
所以血虚和肺、肾有关系,肺为主,肾为辅。
肝主藏血。
人体的血液不可能产生多少就用多少。
有时候吃得多,吸收的营养物质自然就多;有时候吃得少,甚至不吃,吸收的营养物质自然就少。
所以身体里要有一个储藏血液的地方,这样可以在血液过多的情况下,储藏起来;血液过少的时候,放出血液。
起到这个功能的脏腑就是肝。
肝喜条达,舒畅,心情好,肝藏血功能就更好,可以理解为血液的仓库及越大,储藏更多的血液;反之肝气不舒,肝火过旺等肝出现异常,就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比如出现储藏血液不足,或者该放出血液时不放,造成血虚。
所以从中医角度看血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脾胃;一个是肺肾;一个是肝脏。
无论是中药、针灸都是从这些方面入手。
如果脾胃的问题就健脾和胃,针灸可以选择脾经、胃经的穴位。
如果肺肾的问题就补肺益肾,针灸可以选择肺经、肾经的穴位。
如果肝脏的问题就需要调理肝脏,针灸可以选择肝经、胆经的穴位。
当然临床上的人不会单纯一个脏腑出问题,多是几个脏腑共同存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看哪个脏腑为主,其他为辅组合起来。
这是我对“血虚的病人用针灸如何治疗?”的一些理解,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一篇:天猫店流量越来越高,一直亏损,还要不要经营下去了,求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