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郭德纲百万手表成热点,为何身价越来越高,相声作品却越来越少?
相声,作品,段子郭德纲百万手表成热点,为何身价越来越高,相声作品却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郭德纲百万手表成热点,为何身价越来越高,相声作品却越来越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郭德纲手表价值多少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他的相声作品真的越来越少,这才是德云社未来发展最大的隐忧。
郭德纲和德云社能在首都立足,其关键在于所表演的相声作品源于传统而融于时政,如《西征记》、《我要旅游》等作品无不建立在对生活慌谬的基础上赢得观众的笑声,而现实版的《扒马褂》、《八扇屏》给大家带来新意,致于太平歌词、数来宝及西河、评书等同类曲艺表演也成了德云社众弟子的必修课。这些与观众久违的表演也必然赢得了不同层面观众的热捧,德云社和郭德纲火了起来。
一个表演社团火了,如果没有新作品和新的表演方式,很难维持,随着德云社的壮大,特别是郭德纲开始涉足影视和综艺节目,真正在舞台上表演相声的时间越来越少,除了论理哏外,似乎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一方面针贬时弊容易惹来麻烦,另一方面拿于谦砸挂拈手而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主持综艺可多推自己的弟子,所以老郭也无瑕顾及创作了,说相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我觉得老是强调主流或非主流没有任何意义,相声需要多方面发展,今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就说了一段典型的主流相声,这种相声是专门为电视晚会量身打造,一样受到观众的欢迎,就是例证。再有,德云社弟子拍的电影为什么干不过开心麻花,根本还是在创作上,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这应该让老郭警醒。
戴百万名表,说明市场认可,但不代表市场对相声的需求永远停留在当下,希望老郭在经营好德云社的同时,能拿出点时间搞些创作,或专门培养一批相声写手,这样德云社才能长治久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郭德钢老师可真是不得了呀!无论你是谁要是敢说郭先生半个不字,就会有郭德钢老师的粉丝,扑天盖地的蜂拥而来口诛笔罚。用尽汉字中的所有贬意词,对一些对郭先生有意见的人进行打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郭德纲早年艰辛,经过多年的打拼和机遇,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有资本带百万手表,不是靠坑蒙拐骗,不是靠各种手段,而是实打实自己挣出来的,没毛病。
随着事业的提高,各种综艺、影视等都找到他,而小剧场的打磨也逐渐减少,从早期作品《羊上树》《西征梦》《我字系列》等等,那些作品都是常年累月经过打磨后,最终确定的版本。
我们会发现,许多的作品每版说法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老郭要看现场效果临时改编,这也是考验搭档于谦的功底。
而后随着商演得越来越多,挣钱的方式越来越多,几乎创作的时间被压缩得很少,曾记得郭德纲说的段子中有被网友扒出来,是有抄袭的情况,郭德纲立刻出了另一个版本,将所有涉及抄袭的内容全部剔除,重新作出新的一版作品,实力是肯定毋庸置疑的。
小编认为,郭德纲相声作品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间问题。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干得活越多,创作的思路越窄。因为创作的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没有生活,整天马不停蹄的工作,让陀螺式的状态的郭德纲无法再有好的段子呈现。就连早期学员李寅飞都说,想再回到多年前郭老师在小剧场表演的时候,那种意气风发的时候。。。
二是,观众的要求。观众被郭德纲早期优秀段子所吸引,胃口自然是越吊越高,要求高了,而郭德纲必须创作出更符合观众要求的段子就难上加难,加之正所谓众口难调,万事创业难,守业更难,因此,郭德纲的段子必须更优秀,才能够符合老百姓口味。
三是,相声演员的推陈出新。随着郭德纲式的草根相声艺人横空出世,许多常年在小剧场演出的演员们看到了曙光,这个势头让他们都挤破脑袋进入这个平台。无论是“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还是“相声有新人”“金牌喜剧班”。。。都会有各个地方的喜剧人来一展本领。表演的作品肯定是符合时代且年龄层次更年轻化,这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因此,盘子就这么大,你就会发现,为啥有的新人说出来的段子都比老郭强呢?那是因为他之前没出来过,你没听过他的作品,不觉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已。
经过了这么多年,相声终于初见起色,而老郭功不可没。但是老郭不是神,没有拯救世界的本领,但凭良心说,老郭的水平还是众相声人的佼佼者,至于作品,还是期待着能够有新段子给观众解解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首歌成名,一部戏吃一辈子,一个小品红遍全国,相声也不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