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县管校聘一段时间了,被“出局”的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老师,学校,到了县管校聘一段时间了,被“出局”的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一起来聊聊吧。我先说说个人吧。忙着忙着,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别问问为什么忙,新的环境要适应,换年龄段的学生,得换思路,换方法,最主要的,得摸着石头过河。另外,觉得缺乏稳定感,归属感。总觉得是外来人。朋友们,老师们,一起说说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县管校聘被“出局”的老师,无非是换个学校重新找个工作岗位而已。
至少到目前,我还没有听说因为县管校聘原因,被开除公职丢失饭碗的。
绝大部分地区的县管校聘改革政策,其目的都在于推动教师在不同学校流动起来,为解决师资在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提供政策依据,从而最终促进教育均衡。
因此,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的老师。
县管校聘并非为了让老师“出局”,也不是要打破老师的饭碗。当然,真正违法犯罪不务正业的那些老师除外。
像目前,我们地区是全国最早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政策的地方,从最早的每个学校每学年必须至少有一个被交流,到现在的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交流人数,大约平均下来,每年因为县管校聘参与不同学校交流的老师,也就在几十个个左右。至今为止,也就在一两百人之间。
我跟踪了解过这些老师,实际上这些因县管校聘被交流到其他学校的老师,到了新学校新岗位后,确实是绝大多数都变得很认真,很勤快,也很快重新融入了新的工作单位和同事中。很少听到有二次被新学校县管校聘交流出去的人。
甚至有个别县管校聘出来的老师,到了新的岗位后,岗位匹配度理合适,新学校提供的舞台更适合他的专业能力发展,反倒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县管校聘敢了成态,老师们也并不会对交流出来的人低看一眼,很容易重新接纳,而交流的老师,最初实行的时候,还听说有人一哭二闹三上访的,现在都习惯了。
只要完善县管校聘的交流方式,老师的接受度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在推行县管校聘政策时,也从早先的“末位交流”、“投票交流”到如今的“多元评价推荐交流”,从最初“认为交流出来的人是差的”已经逐渐转变为县管校聘交流“是因为没有你合适的工作岗位”,淡化了教师差和好的区别。因此,教师的认可度也变得更高了。
因此,县管校聘政策在逐渐地完善与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同。无论是留在原学校的,还是所谓“出局”被交流的,都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与认可,已经不再有早先的抵触与反抗心理了。
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优秀教师到更多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上,县管校聘改革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而这些被交流的老师,在接受现实的过程中,也正主动接纳并重新寻找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送礼不会来事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听说谁因为“县管校聘”而丢了工作,尤其是乡村学校,老师紧缺,有的学校甚至到了开不了学的地步,到处在找临时代课老师,我所在的学校就有两个临时人员代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