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谁能最深切地理解母亲的艰辛?
母亲,我的,自己的有谁能最深切地理解母亲的艰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时候的记忆里,我母亲梳个当时所有妇女流行的双抿头,就是将头发往两边鬓角一抿卡两个发卡,特显老。我那时都以为我母亲就是一个老太太。后来追忆,其实我母亲那时候也就三十左右岁。正是应该自己有理想、有爱好、有追求的年纪。可是她把大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我们这个家庭,奉献给军嫂这个神圣的职业。
因为是军嫂,我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远离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妹妹,跟随我的父亲异地几经搬迁,七年之内没有回过家,甚至从美丽的大连搬迁到黑龙江的劳改农场生活。从一根火柴点燃煤气烧火做饭,到抱着一堆麦草捅灶坑,但却从不抱怨。
因为是军嫂,她要承担起夫妻共同的责任,照顾公公、呵护小姑,教育子女。现在我非常理解我的母亲,千金重担压肩上让她养成了办事效率高的急脾气。她想要我们好,可是她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对我们进行说教,打也是恨铁不成钢啊!而我的父亲经常不在家,偶尔回来看我们姊妹哪里都好,根本不舍得说。
因为是军嫂,我妈对部队干部、战士和家属情同兄弟姐妹。她用命换来的缝纫机几乎成了公用财产。我们家不大的房子也经常成为军人未婚妻的栖息地。干部家属谁家有事她都第一个上门,包括谁生孩子,谁家缸里没水了,开春种地,她都是把家属组织起来形成互助合作小组,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军人丈夫安心服役,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
很早就想把我母亲的经历写出来,但是一直没有沉下心来。直到去年结束十年给闺女带娃的重任,我就开始下决心,一定要把我母亲的经历写出来。说她是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军嫂,但是写出来的都是平凡小事儿,但就是平凡中见证了我的母亲着一生的艰辛付出和默默奉献。
仅以【一个老军嫂的故事-系列篇】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吧[祈祷][玫瑰][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话题,引起思绪万千,我的母亲今年快75岁了,回忆她的多半生,只恨自己文字匮乏,不能表达出母亲的坎坷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母亲嫁给大兵出身的父亲,远离家乡60公里。在没有舟车的年代,这绝对算得上是远嫁了。父亲是退伍军人转业到兵工厂工作,常年在外。刚嫁到我家的时候,三个叔叔和小姑姑们都还小,衣服都比较费,母亲没日没夜的帮着奶奶给弟弟妹妹们做衣服,缝鞋子。后来奶奶把父亲母亲分家出来,说养活不了那么多张嘴。那时候还没包产到户,实行集体作业,由于母亲身体比较柔弱。农田里的活做一个月下来,也拿不了几个工分。生产队长为了照顾母亲,分派了队里喂猪的活给母亲,十多头猪在圈里跑来跑去的,吓得费劲拎着猪食的母亲几乎要弃桶而跑。一年360天,一天三顿喂食。年底生产队里分粮食,我们家最多的时候能分到十多个玉米穗。小麦最多有2,3斤吧。幸亏我和弟弟那时候年龄小,吃的也少,否则真不知道母亲带着我们怎么活下来。
父亲为了节省路费,每年麦收回来一次,首先要去奶奶家,把辛苦攒下一年的工资统统交给给奶奶,奶奶给我十块钱让我拿给母亲作为一年的费用。父亲每次回来,都会带些小饼干类的吃食给我和弟弟还有小叔叔姑姑们,奶奶会锁进柜子里,我那时候年龄小嘴馋,向奶奶要一次,像如今一毛钱大小的饼干给一块。这种情况下,母亲自学了医术,做了村子里的赤脚医生,或多或少的能为家里稍微添补些香油钱了。
随着国家包产到户的政策,各家都分了田地。母亲体弱,家里养不了大型的猪羊一类的动物,只能养些鸡,母亲用鸡粪给地施肥,在大家不知道化肥是什么的时候,母亲买点化肥上地,那一年我家地里收成是村子里最丰收的。也就是那一年,我和弟弟一年中可以有半年能够吃的到白面了。
再后来随着国家实行农转非政策,我们来到了父亲的工厂。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四口人,虽然清贫,但是比在家里要好不知道多少倍了。 好在工厂里偶尔也会有个临时工给到这些家属们,母亲做过的工作,有搬砖工,清洁工,做过手工。她那本就体弱的身体累病过很多次,后来工厂领导知道母亲有点文化,特招到工厂招待所做了很多年会计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回来自学会计知识。此时我家条件才稍微好些了。
如今我和弟弟都早已成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幸福稳定的小家,辛苦半生的母亲也在国家政策下领上了退休金,和父亲每月能够有6000元吧。老年人衣食住行都比较节俭,每年还会攒下几万块钱。母亲业余爱好就是学习中医知识,利用日常的食物和草药,保护着全家的身体健康,这么多年来,全家人身体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不但少花钱了,更重要的是身体都少受罪了。
回忆母亲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真的是感觉自己文字太匮乏,太贫瘠,表达不出来对母亲那份感激,在那种艰苦的岁月里,母亲能够保持内心的淡定,用极大的耐力,养育了我和弟弟,成就了我们这个家。如今我的女儿已经出嫁,也从一个女儿变成了长辈,更加能理解母亲内心的感受和思想。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希望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去尽孝,去陪伴,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母亲为家为儿女辛苦操劳,或自己身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时,就会深切理解母亲的艰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当你自己做了母亲,你才能深切理解一个母亲的辛劳与不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