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忠”与“孝”?
父母,忠孝,国家什么是“忠”与“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忠”与“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与“孝”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在历代儒家学者那里、两者几乎可以作为一体来陈说、在家为孝、处世则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忠孝”是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塑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标格、忠孝理论是将家庭理论与国家政治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为维护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忠孝理论的某些方面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如“忠君”但我们若按照其内在的精神来重新调整“忠”的指向性、即指向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职守、忠于朋友、那么这样的理论就仍能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和孝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孝是指孝敬父母,是对普通人说的,忠则是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你不在这个位置上你是不会考虑和担责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象古训讲的修身齐家是一层意思,治国平天下那就是另一个层次,而不能随便把忠和孝混为一谈,忠和孝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更不能成为不孝的理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是指对人忠诚,常指下级对上级的态度,如凡臣子皆应忠于皇上。同时也是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相互之间应恪守的道德,忠的适用範囲很广。孝是指下对上,少对老,卑对尊的孝心。适用性单一,不能颠倒。忠和孝有一定关联性,又不完全相同。为国尽忠,为子尽孝,是人的美德,应该提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讲的“忠"与“孝",都是不经本人认可,而由外面输入的观念,带有较强的强制性!从而就变成了愚忠和愚孝!是从封建社会传下来的流毒和迷信!因为它摧毁了人的主体性,不让人思考,只要人盲从,服从!是一种奴化思想!
忠孝,应该是经本人探索认识到的世界大道,即真理和正义!而不是随随便便被挟持,无脑地去忠于某个人孝于某个人!把人民群众培养成一群驯服的奴隶,从思想精神上征服他们,这是封建王朝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为了巩固自己邪恶的统治,挖空心思编造了许多关于忠孝的歪理邪说,用欺骗和镇压的软硬兼施的手段,把这些迷信和邪说植入人民的头脑中,妄图从身到心霸占人民的一切!
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探索世界的大道,探讨什么是正义和真理?从而决定我们的信仰和行为!而不是继续去盲从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
从人性来说,人都有善恶两方面的特征,可行善,也可为恶!因此,我们绝不可不分善恶敌我,轻易去忠于谁孝于谁!否则,我们很可能为恶所用,为敌所乘!
从社会制度来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奉行极端个人主义,以人为敌,把人性恶发挥到极致!早已恶贯满盈,罪行累累!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吃人的阶级斗争,消灭了剥削阶级,树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幸福等普世价值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忠于谁孝于谁的问题,绝不是盲目服从未经自己思考验证的歪理邪说,而是要忠于服务于我们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的真理和正义,即世间的大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指的是对于国家或者一份事业或者说一种信仰或者责任;孝,则不然;孝主要指的是对父母对自己的长辈。
常言道,自古忠孝两难全;这句话就在“忠”与“孝”之间画了一道红线;换言之,当国家利益与自己个人小家庭利益发生矛盾之时,就必须做出取舍,很难“两全其美”。
作为个人来说,当然首先要“孝”,也就是善待自己的爹娘,爱他们胜过爱自己;还要爱家人,爱那些和自己流着相同血脉的人。
中华传统认为,百善孝为先——古代封建社会就有“丁忧”之说,也就是说无论做了什么官,父母去世都必须离开政府公职,回到老家为父母守孝,时间从一年到三年不等。
这里就是所谓“个人利益”;比如传统文化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一定要在他们床前尽孝。
不过,当国家或者说自己坚持的信仰或者事业需要你的时候,需要你在“忠孝”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义无反顾的选择报效祖国,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放弃个人的利益。
这也的例子不胜枚举,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何止千千万万——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是父母的“不孝子女”;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才是真正的“孝子”——大爱无疆的孝子。
上一篇:关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方面用严厉的方式这方面我们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