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江禁捕十年,白鱀豚还能保住吗?种群恢复的可能性有多大?
长江,物种,种群长江禁捕十年,白鱀豚还能保住吗?种群恢复的可能性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拿我国独有的老虎华南虎来说吧,它是一种野外灭绝的物种,而野外灭绝是由科学家们在华南虎的分布区内经历了多次全面的搜索无果后才宣布的,但是在人工饲养下,华南虎还有几百头,所以华南虎是野外灭绝的物种。
我们再说回白鳍豚,它在IUCN的保护等级里目前依然是极危,并非灭绝和野外灭绝,这是因为搜寻一种动物,显然陆地要比水里准确,再加上近些年不断有疑似发现白鳍豚的报道。但是,从几次我国科学家的调查结果看,都是无功而返,但由于水中搜寻数量极少的物种本身就是一件存在误差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说白鱀豚已经灭绝。不过,即使白鱀豚还有野生个体存在它们的数量已经稀少到很难维持种群的延续了。因此用“功能性灭绝”这个词来形容白鱀豚更加的准确一些。
为什么白鱀豚会“功能性灭绝”?
白鱀豚是我国独有的物种,它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中,这是一个古老的物种。根据我国的科学家发现的白鱀豚下颌骨化石分析,它们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就出现在了我国,并且在这2000多万年中,白鱀豚的形态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白鱀豚是标准的“活化石”,故才有了“水中大熊猫”的称号。
一个物种并不会突然消失,尤其是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千万年的物种,它们之所以现在还存在就足以证明了它们的生存能力。所以,人类依然是白鱀豚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对于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来说,渔业是一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早在20世纪初,据不完全统计,白鱀豚在长江流域中的数量还有超过5000头,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包括修建堤坝、捕鱼的误捕等等),白鱀豚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减少。
据统计,在20世纪中,死亡的白鱀豚中有超过92%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数量的减少,堤坝又将为数不多的白鱀豚分割开来,让它们的繁殖越来越难。再加上白鱀豚在自然环境下6岁才能繁殖(雌性),而且白鱀豚本身的繁殖能力就不强(每两年才能繁殖一次,每次交配之后30%的成熟雌性能够成功受孕、每胎大都只有1只幼崽),最终,白鱀豚从20世纪初的保护动物,到了20世纪末就成了极危(只有几十头),最后到了21世纪初(2007年)就成为了“功能性灭绝”。
十年的长江禁渔期,能否让白鱀豚重新恢复种群?
从主观上说,我希望十年的禁渔期可以让白鱀豚“死而复生”,但事实上,想要恢复种群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早在2002年,根据野外科考的不完全统计,当时的白鱀豚数量已经不足50头。
其次,在2006年的11-12月间,我国的科学家进行了为期6周的科考,但是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的踪迹,这才有了07年的“功能性灭绝”。也就是说在4年间,白鱀豚就从能够发现少量的个体,到了了无踪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上面也提过一嘴,主要是因为种群数量过少,再加上本身繁殖能力就较弱导致的。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生物学名词:“最小存活种群”。在最小存活种群中有两个要素:健康和有效繁殖。其中健康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因为野生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中,会受到伤害,也会生病等等,这就会发生种内淘汰。这是其一。
第二是有效。有效比较的复杂,它不但指可以参与繁殖的数量,还指繁殖后后代的比例。我们举个例子,一个牛群中的牛并不是都能进行繁殖,其中包括年老的、竞争失利的等等因素,这就造成有效繁殖种群数量变少。其次,繁殖后代的比例也很重要,当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极少时,想要保住种群数量,要么这种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这样能够用多生来填补空缺,要么是后代的比例均等。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两头雌雄白鱀豚必须要生下两头性别不同的后代才能在较少的种群数量下成功的延续。但是,白鱀豚一胎大多只有1只后代,而且我们以25对白鱀豚为例,这25对白鱀豚如果都参与繁殖的话,最多能生下25只后代(我们还是忽略了雌性30%成功受孕率这一项),当后代中雌雄比例相近时,有效繁殖率增加,当比例差距较大时,有效繁殖几率降低。
所以,白鱀豚在只有几十只的情况下,只能越繁殖越少,无法恢复种群数量。
只有发情期的雄性白鱀豚才会有这种淡淡的紫红色
总结
长江禁渔10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能给许多长江流域中的野生动物喘息的机会,但是,对白鱀豚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它们的数量已经很难繁殖生存了。所以,即使有10年的禁渔期,白鱀豚也很难恢复种群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危险,航行对水体产生的高噪声和污染还是非常致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禁渔的根本是保护生态,那么危害生态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禁捕禁钓不是解决江河湖泊生态恶化的根本问题,危害我国自然水域的根源是电鱼,毒鱼,农药污染,工业废水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入自然水域。这些都是灭绝自然水域物种的最大因索,中国每年排入自然水域的有毒有害物质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决不会讲百吨千吨吧。在改革开放前,人们也在自然水域捕涝垂钓,大江大河,农田沟渠依然有鱼虾,可后来工业的发展,农药的大量使用,再加上电鱼毒鱼的盛行,才有今天的禁渔之饬。我们今天的禁渔,难道是简单的禁捕禁钓就能灰复自然水域生态吗?我看未必,就是这个十年禁了,再禁个十年二十年也未必灰复以前那样的生态环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