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江的年径量是黄河的6倍,但年输沙量却是黄河的1/4,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结果是什么?
黄河,长江,黄河流域长江的年径量是黄河的6倍,但年输沙量却是黄河的1/4,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结果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长江的年径量是黄河的6倍,但年输沙量却是黄河的1/4,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结果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气候和地理条件所造成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植被茂密的南方地区,沿途汇集了众多的支流,不仅含沙量少,而且水量丰富。上游利于水利开发,可建大型水电站,改善航运条件,起到发电、灌溉、防洪、错锋的作用,中下游利于航运,沿岸可建码头、城市,促进物流和经济发展。黄河处于干燥的北方,流经黃土高源,植被稀疏,地表蓄水功能差,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了地上悬河,不利于航运。却在出海口造就了黄河三角洲,增加了陆地。长江、黄河都是我国的重要河流,集聚了大量的人口,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和粮食生产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根据各自特点,更好地开发、保护、利用,造福千秋万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径流量的差异,需要纠正并非是六倍而是16倍左右(9600亿立方米/年;596亿立方米/年)。关于径流量,它主要与流域面积和气候条件有关。气候条件决定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若蒸发量差异不大,就取决于降水量的差异。与黄河相比,长江流域流域面积相当两倍半(180/75),流域内又以湿润区为主,降水丰富,蒸发相对较少,故径流量要大的多。
再说输沙量的差异。河流的输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重点是气候、植被、土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气候与植被覆盖率。
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湿润去为主,植被覆盖好,水土流失相对较弱,由于山区较多,可耕地少,土质山比重小,山区的人口亦较少,对植被破坏少,这样综合看,汇入河流的泥沙就少。
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半干旱、半湿润区地区广,这对产生水土流失作用很大:降水少,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就差,而且降水很不稳定,更多的降水集中夏季的七、八月,此时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得其它时间降水更少,而暴雨冲刷厉害。还有黄土高原面积大,土质深厚疏松,人类活动历史久,强度大,对植被破坏强度大,失去植被保护,每逢暴雨,坡面径流形成快 ,泥沙俱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黄河八九成泥沙来源于此。
关于黄河输沙量大的危害,就中游说,水土流失造成水肥分丢失,地表千沟万壑,土地贫瘠。到了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泄洪不畅 极易泛滥,决口成大灾。而且兴修水库等水利设施难度极大。正因为如此,对位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尤其华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随便信口开河?
用目前长江黄河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情况进行对比: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56亿吨;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08亿吨。
可以明显看出,长江的径流量的确要远远多于黄河,超过黄河的16倍,而输沙量方面,黄河多年来输沙量锐减,长江的输沙量早已超过黄河。
说起黄河,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浑浊,的确,黄河就是因为河水泛黄浑浊,所以得了这个名字,不过黄河并非一直都这样。
在上古时期,黄河被称作“大河”、“河水”,无论是《尚书》还是《左传》,先秦时代大多数的典籍记载里的黄河,河水都很清澈的,孔子言其“色白,若天河之水”。
然而,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流域内千百年的砍伐耕种与人口增长,导致了生态了破坏,水土流失之后,黄河因此浑浊。
汉朝开始,原本的“河水”称呼逐渐被“黄河”所取代,除了上游一小段之外,中下游绝大多数地方的河水都已经相当浑浊,而且含沙量越来越大,号称“一碗黄河水,半碗都是沙”。
相较于黄河,长江是另外一条母亲河,在古代长江被称作“江水”,与当时被称作“河水”的黄河并称,不过上古时期的长江流域,很长时间内开发都比较有限。
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流域之内土壤湿润黏重,并不容易进行耕种,而且古时候的长江周围都是极其茂盛的森林,充满各种危险,因此长期人迹罕至。
从晋朝衣冠南渡,直到两宋时期长江流域的人口与经济才开始全面反超黄河流域,只不过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好,受损程度比黄河流域小很多。
长江无论长度还是水量都远超过黄河,因此含沙量也非常大,只不过黄河流域因为环境受损水土流失太重,使得黄河的输沙量在过去长期多于长江。
长江的水量远超黄河是气候决定,非常正常
从长度来看,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黄河紧随其后,然而长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高达9600亿立方米,可黄河仅有580亿立方米,甚至比不上福建的闽江。
通常,决定河流水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在于补给方面,大型河流的源头都不是很大,甚至是涓涓细流,而在流淌过程中得到大量补充,才能成为大河。
黄河流域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气候区,相较而言流域内降水量比较有限,不仅如此,黄河流域的年蒸发量还比较惊人,有些地方降水还不够蒸发量损耗。
与黄河相反,地处亚热带的长江大多数地区降水都比较充沛,而且长江的支流更多,集水区更加细密,加上比较湿润,水量自然更加丰富。
以往的黄河,输沙量的确惊人,也的确曾长期超过径流量远高于自己的长江,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黄河的输沙量骤减。
巅峰时期,黄河年输沙量达到令人瞠目的17亿吨,而长江当时的年输沙量也才3亿吨上下,而今长江黄河输沙量均在减少,但黄河的减少幅度尤其明显。
上一篇:话剧《名优之死》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