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远古时期真的是海底吗?
黄土高原,黄河,地球我国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远古时期真的是海底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国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远古时期真的是海底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形象的说,整个黄土高原是风“吹”出来的,常年的西北风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吹出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中国的北方大陆,常年受季风影响,西北风成了携带中亚和蒙古沙尘的“扫地机”,从几百万年以前开始,不断把西北部地岩石风化的沙尘不断的往东南方向吹送,吹得越远,落下沙尘颗粒越细,一直到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这些风沙受到绵延一千多公里秦岭山脉的阻挡,方才善罢甘休,于是形成了方圆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每年春季秋季,来自西北方向的沙尘暴天气就是黄土高原形成的真实写照。即便是在今天,大量飞过来的沙尘导致黄土高原直至今日仍在以每1万年1米的厚度在增加,黄土高原最厚的地方有180米厚,其土质偏黄,细腻,干燥时非常结实,所以窑洞最适合在黄土高原上存在。
其实大自然是天然的搬运工,它不光靠吹把黄土从西北挪到这边,同时还通过雨水冲刷河流携带再次把黄土高原往东搬运,为华北平原输送大量的泥土。黄河、淮河流域的东侧的华北平原就是几百万年以来,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淤积充填形成的,水流像刀刻一般在黄土高原上留下来许许多多的沟沟壑壑,有如鬼斧神工般打造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
黄土高原如果不是气候干旱少雨,是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在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就是黄土高原南侧的渭河(黄河支流)冲积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中国农业的鼻祖“后稷”就是在被称为“武功”的地方种植小米,史称“粟”,经过近百年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如今这里兴起一座中国农业科技城,叫作“杨凌农科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农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产业项目,在这里每年秋季召开的中国农业科技博览会,吸引着全国和世界上的农业科技成果前来参展。
黄土高原近年来的持续人工绿化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曾经光秃秃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是贫穷干旱和落后的代名词,人们住窑洞,吃玉米面窝头,靠天吃饭,现在不同了,天蓝了,地绿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黄河水多次变清就是最好的例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变化,有时是缓慢的,有时是瞬间的,汶川大地震就是瞬间的,而地球的海底凸出来变成陆地却是缓慢的,而且很难使人查觉。
人类在缓慢的地理变化中迁徙,我们的种族也在缓慢的地理变化中迁徙生存。
那么是怎么造成地质变动,而运动的呢?
地球是一个岩浆球,并且炙热无比,是一个放射着光茫的小太阳,巨大的中心引力使它变成球体。
太阳系在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旅行,经历着太空的风景。
太空中有着不同物质的万千种,它们的溶点,冰点不同。
太阳系经过由水组成星球的太空地域时,一颗慧星迎面而来,这颗慧星在遙远的距离就被地球烤化,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雾团,把地球笼罩。
炙热的地球表面瞬间冷却,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层,包裹着地球内部的岩浆,而这颗慧星和地球合二为一。
热胀冷缩使包裹着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断裂,形成了许多的断裂板块,有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等等。
这些板块漂浮在炙热的岩浆上互相挤压。
印度洋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在挤压处形成了凸起部分。
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终年积雪,雪水溶化向低处流去。
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喜马拉雅山脉流下了两条大河,(长江,黄河)。
远古时代黄河的水量比长江大,夾带着泥沙向东流去。
黄河流域那时热闹非凡,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森林密布。是动物的天堂。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竞争,进化,我们的种族就诞生在这里。
大量的泥沙沉淀,印度板块的不断的挤压,使这里凸起,而形成黄土高原。
又由于亿万年的黄河流淌,把海岸线不断的东移,原来的海洋被填平,形成了华北平原,造就了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淮北地区。
由于黄河流域地形高抬,黄河的水量减少,这时长江的水量增加了。
缓慢的地质变化,人口的迁徙方向,由甘肃,陕西流向河南,山东,河北,而使这里繁荣起来。
黄土高原创造了中华文明,而今天发扬在黄河下游,中华文明的重心迁移致东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从地球的地质演化来说,在十几亿年前,不用说是中国,全世界也都在海水中泡着,所以到处都是海底、海沟和滩涂 。后来的变化就不同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之变。整个地球,各个大洲、国家和地区变化是不一样的。有时海底,有时陆地,有时高原。不能单纯地去评价一时一地,没有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