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被称为道德黄金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进法国宪法?有根据吗,哪个法国宪法?
这句话,文化,国家被称为道德黄金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进法国宪法?有根据吗,哪个法国宪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被称为道德黄金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进法国宪法?有根据吗,哪个法国宪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啊!希望欧美到能做到!不过、我们已经优化成、(己所不欲勿思害人)了,因为所有人在困难时候除努力外都必须依靠外力协同、共同上进,如果真能啥都自个搞惦、那这叫神,怎能有团结、团结精神?所以就说嘛、老套东西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私自荣的心态是这样默化出来的、夫子还别不认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箴言是论语中的文字。但是这句话在今天依然被一些曾经受过生活欺骗的人和一些好事者所质疑,甚至是问难。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产生误会,有时自己对别人的一些善意和良心行为却换来了最后别人对自己的损害。同时虽然自己总是坚守着这个道德信条,但是别人却常常将他们的意志和思想意识野蛮的强加于我们。这种不对称的社会行为让文明的人大受伤害,以至于最终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因此相当多的人就对这句话十分反感,更不会将此作为人生信条而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为此,我们在此来细细玩味一下这句话,一方面,国家的道德文化一直宣扬着这句话,即我们的国家要求我们人人都按照这句话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又让我们不愿按照这句来善待这个社会。因此基于这句话,国家的道德文化要求与老百姓的现实的思维意识之间就存在着矛盾。
……在这里,我们不能说这句话在人类文明的文化中有什么不妥,也不能说国家有什么国家治理策约。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老百姓的思想和觉悟有什么问题,但我们还是要说,当前这句话的社会性的强制执行的确还时机不到。
……我们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中华民族现阶段所践行的文化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所谓的市场经济文化,市场是决定资源的主要方式。同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思想也是这个国家当下所倡导的精神。同时幸福是靠奋斗获得的说法也由国家领导阶层所信仰。
……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氛围下,竞争,赢者通吃以及优胜劣汰的社会思想意识就成为了主流观念和文化。在这种文化下,实力,智力,知识以及各种理性思维就成为了绝对的现实文化和实用文化。
……因此,在这样一种现实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本谈论这句道德语言。
……因为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在这个社会占优势地位的人物在强大金融资本和强大智力知识的力量下,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是一直游走于道德文化边缘以及时常调戏着我们的人性也是无伤大雅的,因此,这种不平等的现实和文化就造成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时代格言,
……由此可见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道德语言的束缚下,绝无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合理的现实可能。因此说透了,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一句高贵而奢侈的话,一般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听说法国宪法引入了这句话。一般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要那样,也不要他人那样)是人类道德银律。金律为“己所欲,施于人”(我要这样,也要他人这样)。有为不如无为。银律隐含着人我平等的意思,而金律似乎有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意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是真的,标准太低。己所欲,就可施于人吗?可做为底线思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是“国货”。也被称为白银定律。它缺少后半句:“己之所欲,慎施于人。”西方的黄金律请参照康德学说。中国很多家长就是因那后半句的缺失害了孩子。
上一篇:如果戒烟和酒会影响社会交往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