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盐城一高三学生杀害陪读母亲后被抓获?
孩子,母亲,自己的如何看待盐城一高三学生杀害陪读母亲后被抓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庭教育有问题,父母不合格,就培养了大量不合格,有问题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12月13日,江苏阜宁某小区一位46岁女性居民死于家中。经警方初步调查,12日上午,死者徐某的儿子杨某(男,17岁,高三学生)因不服家庭管教,与徐某发生争吵,后在肢体冲突中致其母亲死亡。13日晚,公安机关将潜逃的杨某抓捕归案。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又是一桩弑母血案,人伦惨剧,实在令人痛心。近些年来这样的案件愈发增多,为何仍然没有引起公众的警醒与反思,儿子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如此有悖人伦的极端事件,一个家庭就此破碎,究竟谁之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事情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埋种下隐患的萌芽,在错误的环境中悲剧式的成长壮大,最后只需要一根导火索引燃最终灰飞烟灭,一切都已无法挽回,遗留下无尽的空余恨。
有人总会拿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太大说事,认为高考是该事件的诱因,这个孩子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无法承受而导致心理崩溃性情大变,不服母亲的管教,最终与母亲发生争执引发肢体冲突,一时冲动之下失手将其杀害。
高考压力大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千军万马之中抢渡独木桥,中国教育之下学生晋升的路径既是如此,大家都需要经历这场公平的竞争。
但话说回来,高考也并非完全就能决定一个人将来的命运,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毕竟只是其中一条而已,选择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相比较这个原因,我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理念是否更能体现问题的所在呢?
从小家长就对孩子过于严苛,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绩稍不如你意,不听从你的命令,便会遭至父母的打骂,因为你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好坏,没有关注过他的心理是否健康。只是你自己没发而已,你早已将家长自身的压力无形的转嫁到了自己的孩子的身上。
这是来自父母,作为家长一方面的原因问题。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原因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受到很多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都有。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极易在思想上,心理上留下错误的概念及伤害,性格会变得极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犹如一颗炸弹,只要时间机会一到,一触即发,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孩子的性格缺陷及心理健康问题是家长必须重视起来,加以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该事件可以看出,拥有一份正常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多么的重要,父母与孩子是不应该有对立甚至敌对的情绪和关系,需要相互理解、关心。
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父母对待孩子只是希望,不再失望和绝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读高三的17岁男孩杨某和自己的陪读母亲徐某(46岁)发生争吵。
随后爆发肢体冲突,争吵中他拿菜刀将母亲砍死。
发生这样的悲剧让人特别感慨和惋惜。
陪读母亲,高三家长,肢体冲突。
孩子拔刀对着母亲。
也许是争吵中的愤怒,恼羞成怒,孩子对母亲无法忍受。
或者是一时冲动,情绪激动之中把母亲杀害。
男孩杨某17岁,高三,面临人生最重大的关键和人生阶段。
高考,母亲为何会来对他进行陪读。
原因无外乎就是不想让儿子分心,能够专心学习,自己可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但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处于一个什么情况?
学习特别紧张,课业压力特别大。
青春期的躁动不安和逆反心理。
更愿意听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母亲的管理和管教可能会有不听,叛逆心。
母亲一个人照顾儿子,对他的期望值和精神寄托不用说,都是最高的。
对儿子的说教,控制欲,想让儿子听从自己的话。
本质想为儿子好,
但是,不懂儿子的脾气和心理,
更多从母亲自己,一个女性的角度考虑问题。
物极必反,事情走向了一个极端反方向。
没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
也许她认为自己是母亲,长幼尊卑。
供你吃喝,抚养你长大,我容易吗?
说你两句你不听,不乐意,还和我顶嘴,对着干。
想要好好教育,教训孩子。
人在情绪愤怒的时候基本上什么话都可能说得出来,
各种脏话,难听的,都会脱口而出。
孩子这个阶段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思考能力,
更加不乐意,也不愿意听。
变成受母亲约束的人。
悲剧的争吵中缺少第三方的劝架和调节,
口头吵架,肢体冲突,然后动手拿刀具。
对对方施加吓唬和威胁。
母亲不信儿子真的会这样做?
母亲依然喋喋不休,然后儿子真的被刺激到了内心的脆弱和敏感。
什么都不管了,对母亲真的下了狠手。
孩子拿刀对着母亲,把母亲杀害,
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不止一起。
根源是什么?
青春期对孩子的教育沟通和心理知识了解是最关键的
这个杨某已经17岁,高三,接近成年了.
母亲陪读教育过程中可能一直都把他当成三岁小孩子看待和教育。
但是,他已经快长大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这是行不通的。
在这个阶段教育孩子。
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独立性和想法。
可以用父母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孩子对与错,是与非。
父母不可能教育和管理孩子一辈子。
该放手时就放手。
给孩子一个试错和成长的空间。
有了教训,孩子就会回头改变方法来请教父母。
以平衡和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绩。
路是他自己走的,成绩好坏也是要看他自己的努力。
这些就是最重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