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让国人愿意生养?
孩子,国家,现在怎样让国人愿意生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看,除了少数国家有干预生育的政策外,一般都顺其自然。而在正常情况下,贫困人群的生肓率旺盛,而富余人群的生育率低下。
具体原因我说不好。可能是人穷,生活无质量,只追求添宝肚子,活下去,别无它求,更不懂什么享受。多一个少一个只是一张嘴的问题,其他没什么负担。再一个就是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与杂食油水少来自天然,身体轻瘦切很健康,生育能力也强。等等。
而富余人群,就有了各方面的享受追求,而随人性享受欲的膨胀。除了关心时财富,与自身的享乐,就淡漠了其它,其中包括生育。因此越是发达,享乐追求越强烈,就出现发达国人口下降。缺乏劳力,于是他们买进奴隶为他们服务,自己切少生育。
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五六十年代虽然贫穷,但饿不死人。社会安定,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全是体力活儿。家家都生有最少四五个孩子,多的七八个,由建国初的四亿人一下翻到八亿人口。国家只好出了计生政策。
而今天计生政策出生的一个孩子,正好在生育期,国家政策也允许生二胎了,切没人愿意生了。这个主因还是与社会生活的富有程度相关。这说明我国人民的富有程度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一对小夫夫妻要面对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压力山大。生养不起是矛盾的焦点。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而人口发展问题,又关乎国家可发展战略,人口的多寡,结构是否合理更关乎国家命运。
至于怎样让国人愿意生育,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我认为只有先保证养的起,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有例子。二是加强生育观的教育,社会主义三观思想的教育等等。具体怎样做就需要国家大智慧。反正我觉比计生要难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悟空之邀!
让女性回归于民族文化本位。
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意思就是″复辟\"!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嘛。
哈…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理解!
生儿育女是每一对夫妻面对的共同话题,基本结婚后天天被父母催促着,不给你一刻放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说过生孩子所面临的压力是什么,经济压力、环境压力就像是块石头。
1.经济压力
现在生孩子的成本远远不是70、80年代可比,现在许多90后都远离自己家乡在外打工,漂在外面的生活估计都有自己的难处。孩子的出生代表着多了一份经济支出,以后吃怎样的奶粉、上怎样的学校、穿怎样的衣服等,而没有一个父母不想让孩子用好的,尤其在现在小孩子都知道攀比的时候。我一个表哥为了让他的孩子去天津上学,只能在天津买了一栋房子,多了的这一份每月要还的贷款,让他每天忙的睡不着觉,他也没选择把孩子放到老家上学。而现在又有多少在外拼死拼活打工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在爷爷奶奶的照看下长大,学校也只能在当地。所以老人也要理解一下在外拼搏的压力,在没有一定经济条件下,生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少一些催促。
2.环境压力
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从小时候行为的学习,到以后三观的建立,都有必不可少的影响。现在每天看新闻报道,总会有几个因为失恋,而去发生过激行为当地男女。可能他们成长的环境家里太过宠爱,当面临生活中的一个冲击时,心理没有一个自我疏导的能力,不会去给家里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钻进了一个无限循环的牛角尖,做出了一些令人伤心的过激行为。都催着要夫妻生孩子,但却不知道现在对一个孩子成长环境的建设多重要,反观70、80年代的孩子,有多少因为失恋而放弃自己生命的呢?虽然当时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现在“残酷”,但也锻炼出了他们强大的承受能力。所以70、80后的父母们,少给自己孩子以生育的压力,当他们准备好时,肯定就会顺其自然。
每个人都少去关注他们是否生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少一些对他们的唠叨,多一些理解。毕竟现在社会进程脚步越来越快,相对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父母永远对孩子是无私的,都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但这些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唠叨,给国人一些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的观点是,不希望国人多生养。一对夫妻生上一个两个就行了,自己负担轻,国家负担也轻。都说孩子少不好供养老人,其实孩子多你就更不管老人了,孩子还管不过来呢,哪有时间和钱财去管老人?你都不管老人,你的孩子将来会管你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工资只管吃穿用,住房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人民就没有那么多私心顾虑了,毛泽东时代就没有住房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没大的压力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上一篇:为什么韩国历届总统全部有问题,韩国还能成为发达国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