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证券分析师为什么总是在唱多?
分析师,投资者,证券证券分析师为什么总是在唱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很少有提示风险,主张卖出的分析师,大多数都在推荐买入。我关注的华兰生物最近一个月连续大跌,但是分析师28家评级为买入,10家还评为增持。想起乐视,当年资金链都断了,有的机构一直在推荐买入,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股票都会像乐视一样。所以这些分析师的话不能信吗?该信谁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析师分为卖方分析师、买方分析师。
卖方分析师的角色是出售投研报告,分析市场、预测行情、给个股评级。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大多是卖方分析师。之所以叫卖方,是因为他们是服务于自己的客户,一般是机构投资者,所以难怪他们的报告总是有长度有深度,很多专业术语和图表,普通投资者一般也看不懂。他们不管收益如何,投资者赚了更好,但跟他们关系不大。
另外一个,买方分析师。他们一般是基金公司或者专业投资机构自己的研究员,证券公司自己的投资部门也算是买方分析师。他们是为自己服务的,分析自己的钱往哪儿投,从而获得比较好的回报。赚的是收益分成和管理费,决策更谨慎、现实。
前者作用是辅助决策,不承担投资亏损或盈利的后果。后者自己承担后果。
像你说的应该是卖方分析师。要求他们每次都预测精准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做到。
但是,为什么卖方多数在推荐买买买呢?很少提卖出。这其实跟医生这个职业有点像。
有些病,医生没必要开药,但为什么还是开了呢?而且开的量还不少,总是比实际需要的多得多。
首先,开药对医生来说当然有好处。维持好跟医药公司的关系,医院和医生都能拿分成。大家都高兴。
再者,病人看病如果你不给他药,他心里不踏实,会去找别的医生开。如果给他药,即便作用不大,他也觉得是你开的药治好了他。如果你开少了,他好得慢,他还是去别的医生,那儿开的药量多,很快好了,虽然药量多对他长期身体不一定好,但他会得出一个结论:你的医术不行。
同样的道理,投资者看分析师的报告,分析师倾向于推荐买,而不是卖。
一来,提卖出,太不讨好。
如果提出卖出,首先是跟上市公司过不去。以后再想去调研,人家肯定不待见了。如果有什么回购、增发、股权激励的消息,也不会告诉你。分析师就会比同行少了资源,以后怎么做研究?再然后,投资者看到卖出的投资建议,抛售了,股价大跌,得罪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还有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因为他们会亏损,认为是你引起了恐慌。最终结果是谁都不高兴。
二来,是市场的羊群效应。
市场从来都是追涨杀跌。A股市场是没有做空机制的。所以像浑水那样做唱空赚钱的,在国内没有。如果市场热钱都往一个板块、一个股票里面怼,最终真的会涨到怀疑人生。尽管估值高了,随时可能跌,但你还是不能说卖出。你喊了卖出,股票没跌,还接着涨,人家还会骂你,让他少赚了。没必要做扫兴的人。
比如,白酒板块近几年涨了不少,加之有疫情,一位行业明星分析师出来提示风险“板块估值达到较高位置”,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显。但随后白酒还是蹭蹭蹭往上涨,这位分析师也马上改口,“觉得估值合理就可以买,太择时会错过投资机会”。言下之意就是,管他估值高还是低,能赚钱就赶紧赚吧!
三来,投资者的心态。
投资者更喜欢听到能赚钱的好消息。跟病人希望医生多开药一个道理。即便亏损了,投资者只会觉得自己没提前跑,或者还可以继续持有到下一个风口。所以,即便亏损,分析师承担的责任也很有限。
再者,分析师的报告是不服务散户的。散户没法去找分析师说理去。法律上,一向是“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至于他们的客户机构投资者,万一亏损更不会去找分析师算账,人家有自己的决策团队和操盘手,分析师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断舍离,生活简单化。生活圈子不同思想结构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享一下自己浅显的理解:(题目说的证券分析师,我理解是就券商的证券分析师以及他们的唱多研报。)公募、私募、资产管理公司、各类投资公司、险资、游资、信托、投行、个人投资者等,大多都会去看主流机构的研报。券商作为主流的投研机构,其证券分析师无论唱多还是唱空的研报应该都是基于专业的研究和判断得出的,理性评价公司的情况和市场投资的风险等。但是实际中,分析师的唱多研报明显多于唱空研报,感觉就像基金抱团一样“异口同声”,证券分析师往往形成“抱团唱多”。为什么证券分析师大多唱多不唱空呢?
1.唱多研报更容易获得买方机构佣金
证券分析师出研报,向买方机构推销、路演,从而获得买方机构的派点佣金。派点、佣金分仓也是投研机构主要的收入来源,对券商分析师来说同样如此。
不少研究员甚至都背负着佣金派点的业绩指标。如果唱空公司,那么这家买方机构的持仓和规模都会减少,从而直接影响佣金收入。
2.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
在单边做多为主要策略的前提下,唱空即便正确也难以有效发挥价值。
3.借价值投资理念之名赢得市场认可
在主流机构都在标榜价值投资的时候,随大流的观点更能赢得同行和投资者的共鸣。
有时证券分析师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认可的只是他的理念。
4.唱空不符合券商利益
证券分析师唱空只会导致参与的各方保守操作,从而造成交易量的减少,券商的交易佣金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不符合券商的利益。
上一篇:野钓在什么情况下钓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