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但凡有点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搞金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互联网,金融,都是中国但凡有点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搞金融能说明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百度,阿里,腾讯,美团,苏宁,京东,嘀嘀360。。。。都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能明白企业都是逐利的,你就能明白为何那么多互联网厂商都搞金融了,原因其实很直白,就是赚钱。
贷款业务空手套白狼来钱快: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核心业务其实都只有一块,也就是小额贷款,说直白点就是放贷业务。这个业务按照原先的模式,互联网厂商只需要自己投入极小的金额(通常都是走联合贷款模式),就可以从银行这边撬动数倍,数十倍甚至更高的资金。
然后通过放贷业务,从用户这里赚取高额的利息,现在的小额贷款业务利息(年息)都是18%左右,放眼所有行业,有哪些行业投资能有这么高的平均收益率?况且,互联网企业本身都是轻资产模式,除了自身投入的资金少之外,其他相关的成本也非常低。
此外,联合贷款的模式由于出资的核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即便是出现坏账风险,最终被锅的还是银行,互联网厂商作为中间渠道几乎不受大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这放贷业务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有钱赚大家自然一起冲过来割韭菜了,就如鲨鱼闻见血腥味一样。
部分厂商业务有对应需求:有部分互联网厂商做金融业务一定程度也是从自身的业务生态角度出发,比如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
这些平台一来有大量用户(商家和用户)需求贷款,商家用来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用户则多数用来(提前)消费。
同时,这些平台都能获得这些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一定程度摸透用户的行为习惯,这就有利于平台有针对性的对用户进行放贷。
如此一来,放贷业务自然也就成了这些厂商的目的,能赚钱为何不干呢?
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受强约束:当然,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基本算是到头了,监管层11月初下发的网络小额贷款新规将全面整顿这个市场,约束各个挂着互联网金融名头的厂商。
今后,想要做类似的放贷业务,厂商需要按比例拿出自有资金投入,再也别想自己仅出小部分资金就撬动天量的资金,同时贷款用户的也将受到限制,比如资金用途、金额等等,不再是可以无限制贷款和使用,也不再允许进行跨区域经营。
这意味着互联网厂商的放贷模式将要进行极大的调整,空手套白狼怕是做不到了。
Lscssh科技官观点:综合来说,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无往而不利,没有利益的事情是不会做的。我国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回首看看这些年的互联网行业,哪个领域不是看到有前景都一窝蜂的进入。所以,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样!
用最直白的话说,这些互联网厂商都是闻着铜臭味就来了!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融是万业之首。
其他行业都会有周期,唯有金融长盛不衰。看看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基本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银行左手拿着储户的钱,转手放贷,就能坐等收钱。
保险公司利用投保人的资金,通过投资赚取利润。
证券公司提供交易通道,坐等佣金收益。
互联网金融开放后,P2P公司从2013年不足十家,短短3年时间增长到5000多家。
支付宝最赚钱的板块,就是花呗与借呗的借贷业务。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经济的发展,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后,变现最快的就是广告与通道业务,而通道业务,尤以金融收益最高。
金融最大的魅力,在于杠杠。
通过金融手段,设计衍生品,可以将一块钱当成10块钱用。特别是外汇,100被的杠杠可以让1块钱撬动100块钱。
以房产投资为例。同样的投资一套价值100万房产,一个全款,一个首付30万,上涨30万后,全款的投资者投资收益是30%,但按揭的投资者,不算月供的话,其投资收益是10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庞大的商家群体和庞大的流水规模,这些资源要变现,除了本身正常的各种业务外,最好最快的变现方式恐怕就是金融了。
而且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身就离不开金融,要把原来的业务做好,就必须有金融的因素,比如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最早是做交易平台,商家在平台上卖货给消费者,当时就有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
为了解决这个商业上的难点,阿里巴巴开始做了支付宝,用来对交易进行担保,消费者先把钱打给平台,确认收货后平台再把钱打给商家,双方就可以在彼此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用户把钱存在支付宝,慢慢又有了理财和借款的需求,这样支付宝就又慢慢开始有了余额宝、理财、基金、花呗、借呗、保险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功能,都是跟着用户需求来的。
再比如京东,京东的优势是自营和仓储配送,所以他更直接和商家打交道,商家天然都有融资的需求,所以京东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做得比较好,他可以根据商家在平台的业务情况和流水,甚至用商家存放在京东仓库的货物质押,来给商户一定的融资额度,商家的交易做得更大了,京东的生意也能更好,互利互惠。
所以在互联网很早期的时候搞金融,应该都是根据业务和商家、消费者双方的需求一步步发展的,最后才有了现在金融业务的形式和规模。
但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早就意识到了金融业务的巨大价值,当然都会更早的布局金融。
只要平台的商家和消费者用户都足够多,互联网公司通过金融业务赚钱的效应就非常大,根据蚂蚁集团的招股书披露,2020年1-6月,蚂蚁的总收入已达到725亿,净利润219亿,多么强大的赚钱能力。
上一篇:感觉自己好颓废呀,什么事都不想做,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