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六十甲子为六十年有何特殊意义?
地支,甲子,纪年六十甲子为六十年有何特殊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干支纪年法”,兴自东汉,元和二年即公元85年正式实施。据说,西汉初,就有使用这种纪年法的了。
东汉以降,一直到民国前,基本是照此纪年。“十二生肖纪年”,由此生发演化而成。
一些书中,对汉代以前,也用这种纪年法标注。请注意,这仅仅是后人的“标注”,当不得真,因为汉以前不用这种纪年法。
中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王公纪年法”,即“某王”“某公”多少年。汉武帝时,演变成“年号纪年法”,如“建元元年”等等。
战国时期,古人开始使用“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古人发现,木星沿“黄道”稳定运行,大约十二年走完一个周期,于是以木星在这十二年中每一年的具体位置,称为“岁在某某”,以此纪年。“岁在”的十二个“某某”,称作“十二次”。
其实,木星运行一个周期,实用11.8622年。这样,每积累八十六年,“岁星”就不“在”应该“在”的“某某次”了。古人称此为“超辰”。
木星,在天空中从西向东运行。日月,从东向西运行。观测以及计算,多少有些不便。古人就有设计了“太岁纪年法”。
“太岁”,是假想的,地面的一颗“星”,与“岁星”同步,但方向相反。“岁星纪年法”里,“十二次”有十二个很古怪的由西向东的名字;“太岁纪年法”,则由东向西按照十二地支对应起名,称为“十二辰”。
所以,“岁在某某”,使用的,是很古怪的“十二次”名;“太岁在某”,使用的,就是“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名。
秦汉时期,是中国天文历法的重要发展期。
西汉初期,开始改变以往的“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实行“岁阳太岁”纪年。
所谓“岁阳”,是确定了十个“岁阳名”——阙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i)、昭阳。然后依次与“太岁”十二个年名相配。
《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载,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始用“岁阳”纪年。
《淮南子.天文训》亦有记载。
这种方法,是东汉“干支纪年法”的前身。严格说,二者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秦末汉初的《尔雅.释天》里,在解释“岁阳”的时候,已经将十“岁阳”名,与“十天干”一一相对应了。
中国自古所有可考的历法,都是阴阳合历。“干支纪年法”,最符合阴阳合历的特征。
“十天干”,无疑来自上古先民的“天有十日”神话。十“岁阳”,其实就是“十日”各自之名。
“十二地支”,又一定来自上古先民的“十二月亮”神话。十二个月亮,恰好因为太阳视运动周年中,有十二次月亮的朔望。这已经将天上日月星辰与地下历法进行了“时空整合”。
《后汉书.律历下》曰:“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星从天而西,日违天而东。日之所行与运周,在田成度,在历成日。”
这是说,天体运动,以一昼一夜为单位运行。岁星由西向东,太阳由东向西。太阳按黄道运行一周,在天上行走过360余度,在地上的历法,一度就是一日。
殷商时期,已经使用“干支”纪日,众多甲骨卜辞可以为证。
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国天文和哲学的“阴阳融合”理论——“十天干”为阳,“十二地支”为阴,观象授时,制定历法。
细想想,干支纪日,非常具有想象力——今天,是这个太阳和这个月亮;明天,是那个太阳和那个月亮;后天,……;大后天,………。
这就是干支纪日之精髓。
“干支纪年法”,前身虽是“岁阳太岁”法,实际上,“岁阳”法也是从“干支纪日法”发展而来的。
不论是“干支纪年法”,还是“干支纪日法”,两两相配的原则,是“单数对单数”“双数配双数”,决不允许交错。
这种方法,源自上古先民所形成的“术数”理念。此理念的形成,又与在观象授时,“立杆侧影”过程中形成的“四方”“五位”“八方”“九宫”,以及将此抽象为“术数”有关。
“天干”“地支”这样相配,就得出了“六十”一轮回的结果。
这个结果,从术数上表示,是单数和双数;两组,即5*6+5*6。
古人,对“五”“六”“十”“十二”等数字,格外重视。
比如,“五音”“六律”。“六律”,其实是“阳律”“阴律”各有“六律”,合称“十二律”。
古人认为,“十二律”与“十二月”有内在联系。
古人还认为,“五声”,以“十二律”定音,即可得到“六十调”。
《后汉书.律历上》载,汉元帝朝郎中京房知五声通六律,专门讲到:“夫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之变至于六十四也。”
“五”,即“五行”,来自“五星”,所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六”,来自十二分“阴阳”。“十二”,也与日月星辰运行有关。
“十”,《说文》曰:“数之具也。”一是古人早早确定了“十进位”制;二是“天有十日”神话影响;三是“月分三旬”。
当“阴阳”、“五行”“六”“十”“十二”等这些因素聚在一起的时候,“天干地支”想配合,就只能是得出“六十”的结果。
以上这些因素,都与古人的观象授时和生产活动有关,都是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生产活动基础上产生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六十甲子是其它数经过搭配组合产生的,具体来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组合来的。同时从数学来看60也是12和10的最小公倍数,所以60是天干和地支能够共同完成循环的最小数字。所以我们说六十甲子一周天,六十甲子一循环,六十甲子一轮回,其本质就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循环。
由上面分析我们知到六十甲子不是原始数组,是其它数组变化诞生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朝上追溯找到其本、找到其根,才能清楚其代表的意义。我们知道了六十甲子都是一组组的干支组合,一个天干一个地支组合成一个甲子。天干和地支分别象征天的运行和地的运行,所以天干和地支的组合的六十甲子就可以模拟天地的运行规律。
干支由来古老久远,简单来说天干代表天道的力量,古有十个太阳的传说,或许这就是人们纪时喜欢用“十日”来统计的原因。就拿一个月来说人们也为了方便把一月分为三旬,我们平常说的上旬中旬下旬就分别指一个月的前十天,中间十天和后十天。天干的由来可能来自于人们对星空的观察,圣人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