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勾践借粮还粮的事是真的吗?
吴国,吴王,勾践勾践借粮还粮的事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越王勾践还给吴国的粮食是煮过的,吴国的官员可能分不清,难道吴国的农民也分不清吗?这件事情是否是假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秦说汉(299)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提到文种献计“伐吴七术”,只用到三条就消灭了吴国,其中一条就是向吴国借粮,但没到提到次年归还时是用煮熟的粮食,还被吴国当成种子。包括越王勾践敬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以乱其心志也只字未提。
赵晔在《吴越春秋·卷九》有提到文种献“灭吴九术”,描述了越国向吴国借粮,归还时将粮食煮熟晒干,被吴国人当成种子后,颗粒无收。所以司马迁与赵晔的记载是有些出入的,但《吴越春秋》记载更加具体,亦并未推翻《史记》的记载。
《吴越春秋》成书比《史记》要晚,有可能赵晔在司马迁的基础上做了补充,可以判断越国确实是遭受了饥荒,并向吴国借粮食,度过了荒年。但越国到底有没有将煮熟的粮食还给吴国,吴国有没有将越国归还的粮食当作种子,还得深入分析。
《吴越春秋》之越国荒年向吴国借粮公元前484年,越国发生了饥荒,文种趁此机会献计向吴国买粮,以掏空他们粮食储备。越王勾践派文种亲自前往吴国,找到吴王夫差哭穷,说:“今年越国旱涝交并,导致大饥荒,百姓无以为食,路上到处都是逃荒的人群,请求跟上国购粮。”
因为越国是臣属于吴国的战败国,因此越国向吴国购粮也理所当然,但一直对越国深怀戒心的伍子胥极力反对,并说应该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候,出兵将其一并拿下,以永绝后患。但越王勾践都被放回去了,吴王夫差根本就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
但吴王只是将粮食借给越国,而不是买。这跟文种原先设计的思路有点不一样,但这不重要,越国借粮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越国灾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掏空吴国的粮食储备。很显然,目标已经达到,百姓看到文种运回的粮食高呼万岁。
《吴越春秋》之越国归还煮熟的粮食给吴国灾年之后一般都是丰年,次年越国果然收成不错。这时,文种又献出一条毒计,将粮食煮熟之后再还给吴国,以其当作种子后颗粒无收。同时,又派人携重金贿赂太宰嚭,让其仍然帮越国说好话。粮食煮熟晒干后,颗粒长而饱满,运到到吴国。
吴国陪着越国勒紧裤腰带过了一年后,收到越国连本带利还回来的粮食,却发现颗粒跟吴国的谷子有点不一样。太宰嚭因为收了越国的贿赂,说:"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夫差明明有点怀疑粮食有问题,却被他三言两语岔开。
吴王听信其言,为改良吴国的粮食基因,还下令百姓用越国的粮食作为种子。果然,百姓播下这些“良种”,后来全部烂在地里,颗粒无收。这一年,吴国真的闹起了饥荒。于是吴国向越国借粮,但迎来的却是越国坚兵利甲、训练有素的军队。
写在最后赵晔的“灭吴九术”在社会上很有市场,特别是范蠡敬献西施给吴王以迷乱其心志,出现过很多种版本的传说。但我认为“贵籴粟缟、以空其邦”之借生粮还死粮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粮食是国之根本,吴国不可能掏空全国的粮仓全部借给越国。
另外,越国将煮熟的粮食还给吴国,就算吴王夫差不能分辨出来,相信长期种田的老百姓一定有这个能力。做过饭的人都知道,谷子煮熟晒干后,再重新去煮,根本就煮不成米饭。另外,煮熟的种子,几天之后发不出芽,完全有时间重新换种。
而且,越国是趁吴王带领国内精兵到参加“黄池会盟”,国内只剩下太子与老弱残兵时进攻吴国。而如果是因为越国的种子造成吴国颗粒无收,吴、越两国恐怕在这之前已经开战了。因此,越王勾践借粮是真,但归还的是煮熟的粮食可能是假。
2020/11/24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事情并不是完全的杜撰,在《史记》中有一点记载,说了借粮一事:
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
《史记》说了勾践借粮,但是没有说还粮的事情。
另外,《史记》也提到了大夫种给勾践进献了七条计策:
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但是,《史记》没有说这七条计策具体是什么。
而文种借粮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的是七条计策之一:
文种破吴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冯梦龙所写 ,属小说范畴。
而东汉赵晔所写的《吴越春秋》就已经详细的记载了这个故事:
二年,越王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於吴,复还斗斛之数,亦使大夫种归之吴王。王得越粟长太息谓太宰嚭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於是吴种越粟,粟种杀而无生者,吴民大饥。
看来,这事情也并非是完全的空穴来风。
问题中提到的农民是否发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很难。
因为书中提到的说的都是粟,粟是啥?小米!
小米的种子那么小,蒸熟之后,再晒干,并不是很容易分辨。如果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我想勾践也不敢堂而皇之的送过去。
那会儿产量低,既然吴王发了良种,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把原来留的种子给吃掉,这导致后面欠收,理论上也是说得通的。
上一篇:珠海有哪些楼盘比较适合养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