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邻居家的女孩问你要一块钱买糖吃,给还是不给?怎么样给合适?
孩子,给她,你要邻居家的女孩问你要一块钱买糖吃,给还是不给?怎么样给合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想这个道理,用在这里应该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可以给糖和给钱,但是不能直接给!而是在给之前一定要告诉她一个道理——想要某样东西或者想要钱,必须要靠自己付出辛勤劳动来换取!而不是手心朝上,跟人伸手就要——因为这是乞丐的行为,是会让人瞧不起和轻视的,也是最没本事,最低下的一种行为。
然后,再问她——愿不愿意用自己 勤劳的双手,来付出劳动?来换取自己想吃的糖?还有钱?如果愿意的话,就请给她找点事情做,然后再给她钱或糖,并告诉她——这个钱或糖是用她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光荣的!也是值得骄傲的!因为这是她应得的报酬!而不是你施舍的。
至于事情嘛,你要找一些轻松的,容易完成的,适合她年龄做的家务事。比方说,你让她帮你擦个地,抹个灰,摘个菜,浇个水,洗盘水果,等等,总之,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等她忙完这些事情之后,你再认真检查,如果不合格,还要重新再做,告诉她不能敷衍了事,直到做好为止。
这时,你再给她钱和糖果,她就会领略到一种收获感,一种成就感,并且从此开始,慢慢明白一些关于挣钱和做人的道理。
对了!在这之前,一定要让她先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同意你这么做,你再做吧,因为,毕竟父母是她的直接监护人,而你只是一个邻居而已,万一有的父母心胸狭隘想不通,认为你故意支使她宝贝女儿做事了,反而会另你百口莫辩,影响邻居关系。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错把好心当驴肝肺,把好事儿变成了坏事儿,那样就误会大了,反而得不偿失。所以,你要让孩子先回家征求父母的同意,然后再开始实行。这样即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心里明白了,原来钱和东西,都是可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挣来的!
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直接给钱和糖,或者干脆不给,要更合适!也更能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好习惯!好品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给买,邻居家的小女孩,就跟自己家人一样。
我会带她去买糖,钱就算了。
不过,也要留心孩子是什么心理,这样,如果要钱是别有用处,真有啥也好和她家人沟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是我会说,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好娃娃是不应该这样问别人要东西的,如果你这次确实嘴馋,我可以给你,但是下不为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但是,不能什么也不说就随便就给了。
首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如提问者所说,如果邻居孩子跟我要一块钱的话,无论是于情还是于理,我们都应该给。
但是,假如孩子伸手一要,我们就不分青红皂白,毫不迟疑的马上给了他。那么,会不会给他造成有一种错觉,认为跟别人伸手就能满足自己愿望。这种简单而轻松的满足欲望的方式,会促使他继续下去。
而久而久之在他心中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是:别人给我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它的坏处。
那么,就有朋友会说:说了半天还不是不给吗?
不,假如不给,第一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毕竟是邻居嘛!不能连这点人情都没有;再一个就是孩子万一有要紧的用途,不是耽误他办正事了吗?所以,给还是要给的。
我认为正确的给应该是,给的时候要先问清楚干啥用?再以借的形式给他,并明确地告诉他:这钱是借给你的你要还,当然,我们谁也不会在乎那点钱,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他养成一种好的品德,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要钱时,要是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让他帮着做点事,然后,作为他劳动报酬的方式给她一块钱,或者这是更多一点。这样他就会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天上不会平白无故的掉馅饼的道理。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一群人由线连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官方邀请。
如果是我,我不会给。
为什么受到同学跟邻居们嫌弃,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拿别人东西,而且没有打招呼。
你偶尔回去,施以爱心,那你走之后她怎么办?还是偷偷拿别人的,改变不了现状。
早上一大早六点半就敲门要钱买糖 吃,凭什么呢?自己家庭都不给她,你做为邻居为什么要给,而且这么早就来要。不是借。
如果本心不坏,我们完全从别的方面进行施教,例如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付出劳动,或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不是伸手索取,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跟钱多钱少没关系,如果你贸然给她,她会觉得原来这钱要得好 容易啊,以后还会问别人继续要,那结果可想而知。
再一个建议跟女孩家里聊一下,看看她家里是不是有别的某种原因所以才导致小姑娘这样。家里是改变女孩的主要因素,别人帮助再多只能改变一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