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一的儿子只爱运动和看小说,学习极其不认真,该如何引导?
孩子,父母,自己的初一的儿子只爱运动和看小说,学习极其不认真,该如何引导?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读初一的儿子喜欢运动,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今年十三岁,身高1.72米,400米是校运会的第二名,1500米是第一名,平时喜欢跑步,空闲时也喜欢看小说,但对学习极其不认真,三心二意,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家庭作业也只是应付式的抄答案,我想辅导和检查,他也是抗拒和逆反式的态度。所以学习成绩很差,最近的月考得分大约是45%左右吧!每次说他的时候总是听不进去,甚至还会顶回头。棍棒早已起不了作用。我是担心他上不了普通高中,如果去了职高或技校,就容易学坏了,像他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引导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你好。
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还能附上孩子平时看得一些书(如果这的确是孩子喜欢或是看过的一些书籍)的照片,至少说明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上心,也很想改变这种局面。
事实上,面临相同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但你提出的问题中描述和展现了一些孩子内心世界的细节,你也坦承了一些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和观念。这也让我们能近距离地了解你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在回答你的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王先生有一个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熟知和特别知心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这个朋友不愿意和王先生接近了,开始回避他。
因为王先生很珍惜这份友谊,于是,为了修复和继续这段关系,开始不断接近他,甚至想说教和说服他“回心转意”,但王先生越这样,他就越想躲避王先生。
痛苦不堪和急于挽回这个局面的王先生在一次和好朋友的见面中,袒露了自己的付出和不易,但对方似乎反馈平淡,这激起了王先生的情绪,用责怪对方的言语和过激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并指望通过强制的手段促使对方延续这段友谊。
……。
故事讲到这里,你对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有怎样的预判呢?
答案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境之下,双方友谊复合的可能性趋近为零。
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何这样判断?又为何判断得如此准确?
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你摆出怎样的事实依据,这些事实都在说明一个问题——
王先生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所以,无论王先生采取什么“讲道理、摆事实”、甚至是胁迫或是暴力的方式方法,都无法挽回这个局面,而且只会将彼此之间的关系越弄越糟。
更重要的是,并没有意识到好朋友到底是为什么拒绝了自己?好朋友究竟有怎样的心理诉求是王先生没有察觉和觉察到的?
……。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无数的人与人之间上演,包括我们和孩子之间。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建构良好的彼此间的关系,是任何沟通的基础。之于父母与孩子之间,那就是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能否发生的前提。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已经开始排斥某个人,这个人给你说教得越多,你越反感。
所以,“教育孩子的权利”并非源自他是你的孩子,而是因为你和孩子之间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彼此依恋相需的自然之果。
就此,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
教育孩子并非父母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或是并非父母想教就教,而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和需要。
说得更直白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是孩子对父母依恋的“衍生物”,因为孩子对父母依恋,所以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父母才会成为孩子心中的灯塔和航标——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是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内在需求。
事实上,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对儿童和教育的看法,“儿童哲学启蒙”将之称之为“儿童观”、“教育观”,这些“观”从属于并深藏在每一个父母的世界观中,正是这些“观念”指导着不同的家庭走向了不同的育儿道路。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深处的真相与根源往往只有一个,倘若我们对此的思考和认知符合事实,触及本质,那么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到这里,我们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说教”、“斥责”和“棍棒”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只会摧毁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破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将“教育孩子的权利”拱手相送。
从孩子的角度上来讲,孩子的成长天然需要航标,但因为我们用违背人性的方式走近孩子,那就意味着我们在一步步瓦解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利。孩子却因为天然需要航标的需求一直存在,但父母又无法满足,故只能大概率地寻找同伴或是其他人寻求慰藉。
认识与理解这些,建构一个更为符合孩子事实的“儿童观”、“教育观”,是读懂孩子的前奏,也是一切可能会发生的开始。因为,这一切是我们能否认识和把握一个真实世界的起点。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教”、“斥责”和“棍棒”这些低温教养模式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过程才塑造出当下这样一种亲子关系和交往模式。它所带给孩子的不尊重、不平等、不信任在孩子内心积怨已久,若想融化,必须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温暖模式,然后慢慢融冰。
尽管你和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相互交往的情境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技巧”能让你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尊重孩子、平等相待、相信孩子、认可孩子、鼓励孩子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就你的孩子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认可和欣赏他的长处——比如运动和阅读呢?
根据孩子这些长处,发现、引导和培养、拓展孩子的兴趣点,建立共同的话题,家庭内逐渐营造一些有质量的话题(如和运动有关的、小说方面的、好的小说等书籍的不经意间的阅读感悟分享),逐渐引发孩子兴致,倾听孩子,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当然,最了解你们自己和孩子日常细节的还是你自己,“儿童哲学启蒙”只是在这里提供一个“套近乎”可能的方向,除此之外,只要你用心观察和思考,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属于精神内核方面的软件的用心搭建,坚持下去肯定胜过并能总结出更多符合你和孩子实际的教养技巧。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从你拍摄的书籍来看,假设这些书是孩子常常阅读的,孩子的阅读和基于阅读的思考是有一定深度的。事实上,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既是了解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投射其中的难得经历。引导和支持他读好书,同样会为他打开一扇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大门,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你说的学习成绩的问题,因为“学习”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自主过程,这东西只能引导、支持、鼓励和帮助他开悟和领悟,但逼不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