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家提倡幼儿园不要过度教育,但老师讲课都一带而过,这合理吗?
孩子,幼儿园,老师国家提倡幼儿园不要过度教育,但老师讲课都一带而过,这合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孩子上小学前就没有教学什么,上学后每次考试都是零,班主任背着手偷着比划一个零字,怕孩子看见伤了自尊心。我告诉班主任:你放心,三个月后我会让孩子的成绩达到班里中等水平。早上,晚上我开始全面灌输,强化学习,不到三个月成绩赶上去了。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东西是不行的,就怕有学有不学的,老师不会因为你自己不会,给你详细讲解耽误大家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遵守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这是每个守法公民必须做到的,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允许幼儿园小学化是有道理的,3岁到6岁的儿童不应该安排提前教育,应该是适龄教育。当然,话说回来,自己的孩子,心里没个数吗,每个个体差异化,需要为学前做准备的孩子,那就家长多操点心,提前有个学前“认知”,这个“认知”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的了解和培养,这样上了小学孩子就不会掉队啦。主要还是家长的认知,要有前瞻性,对自己的孩子了解的更深刻,这样才会做出正确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幼儿园老师讲课一带而过,在某些地区是合理的,但在另外某些地区则未必合理。
一、对“过度”的理解
详细分析一下。国家提倡“幼儿园不要过度教育”,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提倡”只是“定性”而没有“定量”,也就是说,对于“过度”的理解,大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教小学知识“过度”?是教新概念英语“过度”?是教乘法口诀过度?还是教《唐诗三百首》过度?
因为定量理解的不同,也就造成了各个幼儿园在执行“不要过度教育”时,有自己各不相同的衡量标准。
过度教育,一个是时间方面的,就是超前学习;一个是强度方面的,就是超量学习。
实际上,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小,身体、智力都处于重要发育阶段,超量学习是不可取的,也就是孩子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应当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这个时间限定在大多数幼儿园就是课表上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每周几天、每天几节、每节几十分钟。
是否采取“超前学习”,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对环境的认知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教育水平和升学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以“一刀切”的态度来对待“过度教育”问题。
对于“过度教育”,正确的理解应当是:超出所在教育环境的平均学习强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孩子的同学都是晚上10点睡觉,你孩子学习到晚上11点,那他很“勤奋”;如果你孩子的同学晚上都学习到晚上12点,你孩子晚上11点睡觉,那他就是“懒”。
就像在在中国,小学生不会“小九九”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小学教“小九九”就属于过度教育——连很多成年人都不会(比如超市买东西算账必须借助计算器)的东西,你怎么可能要求小朋友们去掌握?
我们的高中5大学科竞赛,考的就是大学的内容,你能让这些竞赛生只学高中的内容吗?所以,学习大学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过度教育”;但是对于高中竞赛生来说,就是“正常教育”。
三、对竞争的态度
提倡“幼儿园不要过度教育”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有9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不管你成绩如何,你都有小学上,都有初中上。所以,有义务教育“托底”,你在幼儿园是不是考个文化课成绩全园第一,没那么重要。
但是9年义务教育之后呢?高中是需要考的,大学也是需要考的。中考很残酷,“1分1操场”;高考更残酷,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这个时候,你还会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过度教育”了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考的竞争绝对不仅仅是高中这3年。君不见,南方很多省份小学就学初中课,初中生就开始准备高中竞赛,一进入高中就和高二、高三的学生同台竞争。
“狼爸虎妈”们的一大标志,不就是“过度教育”、超前学习吗?
高考的竞争还有前移趋势,如果你对自己孩子的中高考的竞争并不在意,那么你可以“让孩子轻松地度过幼儿园时期”,否则就不要排斥所谓的“过度教育”。
你要知道,任何时候的领先一步,可能就决定了今后的人生方向。
上一篇:什么时候编程可以用汉语写程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