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父母辛苦养大儿女,儿女却舍不得在父母身上花钱,你怎么看待?
父母,孩子,儿女父母辛苦养大儿女,儿女却舍不得在父母身上花钱,你怎么看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愿意再评论此事了,特别在农村看到好多做父母的生活的困难,住的小草房几个儿女很少有人为父母去行孝,就感到无比的心痛,只求天下做儿女的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一点孝心吧,等父母去世后再想尽孝就来不及了,再后悔也没用了,自己养了儿女到自己老的那一天儿女们没有孝心,你自己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味道了。孝行天下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家庭里培育出来的几个儿女中,有孝顺的,也有自私到不愿在父母身上多花钱的,一般这样的人在各方面算的都很精,也不愿吃亏!
生活中的小细节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朋友跟我讲过,她二姐就是这样的人。有一回她二姐在淘宝网上给母亲挑了一套衣服,就三十来块钱,就发给我朋友(她小妹)看,问这衣服好不好看。小妹说可以挺好看的,她知道二姐发给她看,肯定是想她给付钱的,小妹说了句:“多少我给你发红包过去。”二姐告诉她三十来块,这小妹立马给她二姐发了四十,她知道她二姐平时比较精明,看她也成家了有两孩子不容易,从来没计较过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小妹说她们母亲也常说二姐是家里算的最精的,什么都精打细算不吃亏,每回过年过节回来给父母一两百,但走的时候也不客气,自家种的花生榨的油肯定要顺走两瓶的,父母做的糍粑不用谁说,自己拿袋子去装。我这朋友心很善,家里母亲老笑着说她:“你看你二姐多不客气呀!你呢!每次让你拿你都不愿意拿,钱总是几千几千给,虽没成家,自己也要存点”。母亲不知道,她想母亲吃的好一点,家里的储粮能充足些,这样她在外才能安心些。
总给父母报喜不报忧!事事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的,这就是孝道所为。你们养我长大,我陪你你们变老,这是幸福的年轮!更是品德的一种延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给了我们1000000,我们给他一个——不成比例
也许,我们觉得,生日给父母送上生日蛋糕就是孝敬父母了。
一,
有人统计过,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再到成家,得花上百万。房子车子除外。
父母辛苦养大儿女,父母是怎么看的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买了一辆新车,每天洗呀,刷呀,上蜡呀,保养呀什么的都来了,生怕弄脏了,弄坏了。简直就是宝贝。
父母养孩子,一直幸福宠着爱着,什么时候想到回报呢?到他成家立业了,又帮他照顾孩子。当孩子怕他累着,让他休息,他们坚持说,自己不累。
孩子给他们钱,他们留着,甚至把自己省吃俭用的财富,毫无保留的全给孙子。
二
孩子舍不得在父母身上花钱,因为他们也爱他们的孩子,宠着爱着,恨不能把自己的心都给他。一代一代,人性使然。
照顾孩子多了,照顾老人就少了。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也许,这也算是一种生态吧。
老一辈的人吃过苦,他们依然固守艰苦朴素传统,他们没有奢求。倒是儿女们,生活富足了,应该分出一份爱心给父母了。
父母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了。生日买个蛋糕,送上祝福,老人高兴,全家也幸福。买件体面的衣服,做餐可口的饭菜,老人就满足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健康,就是你们全家的幸福。
买房花大价钱装修,买车花钱保养,他们是我们的心爱之物。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得用一生去报答他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原因有三:
第一,首先是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条件还不错,平时对孩子缺乏陪伴,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只是在金钱方面很大方,那样孩子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而且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大都独立的比较早,对父母没有太多依赖,进而和父母的感情也不会很深,这样她们长大后当然会舍不得给父母花钱了。另外就是家庭条件特别不好的,平时父母花钱都小心翼翼,让孩子对花钱养成了一种斤斤计较的习惯,对谁都很舍不得花钱,还有一种,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经常发生争执的,这样的环境导致了孩子对父母有一种怨恨,对家庭有一种想逃离的意愿,这样孩子长大都对父母也不太愿意花钱的。
第二,就是儿女受教育的程度,一般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女,她们大都非常孝顺的,不管父母之前如何,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孝为本”,她们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骨子里都会孝顺,但是如果是文化程度不高,进入社会比较早,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那就不一定了。
第三,就是自身能力,子女长大后自身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平时生活都很拮据,她照顾自己的小孩上学都成问题,更别说父母了,那当然会舍不得,那个是她没有能力给你花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呈于表面化的显现,但实际情况确实与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