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Mini店会是大卖场变革的方向吗?
超市,都是,也是Mini店会是大卖场变革的方向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目前永辉Mini,大润发Mini,盒马Mini纷纷落地,标志着大卖场小型化的转型吗?与便利店又有什么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说,因为大卖场不行了,小店就是方向了。
道理也简单,就那么大的市场,开大店的成本高了,没有竞争力,结果就是不行。如果根据市场大小开出合适大小的店,则进可攻退可守,没有失去市场占有率就对了。
反过来,小店太多的地方,只要有市场,开超级大店是一点没问题的。
大小从来都是相对的表面的,背后的门道相信才是内行人在关注的。
传统的大卖场,虽有完善的供应链,却在不断失去市场占有率,无以为续不得不退出市场的原因,在于其没跟上零售服务的信息化。
同样的,缩小版大卖场,如果信息化生态服务跟不上,无法获取竞争优势,再小的门店也是会被成本压垮的。
所以,问题不是看大小的热闹,而是要探讨如何进行数字化零售服务。而零售门店的分类广而杂,如何推进零售信息化服务,是很大很广也很杂的,不妨具体类别分门来做可行性研究。
本题涉及的生鲜超市,图中几家都是与时俱进的龙头,mini版的成本优势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供应链积累的资源也不相上下,要拼的是数字化客户服务能力,起跑线是有区别的,结果是做比不做好。
下次要读到有价值的答题,关注本号比系统推送给你的可能性要大很多。特别当您是做零售门店的,还没有关注一个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零售业的账号,导致与有深度的业内见解大概率失之交臂,是会非常遗憾的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从单一门店上讲,Mini店的运维成本会低很多,但如果多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运维成本会成倍增长。随着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在发达地区使用Mini店布局、抢占市场份额是可以的,但想要成为大卖场变革的方向,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了解中国的零售业发展史就会知道,从中国发放第一块个体工商执照到国外品牌连锁超市入驻,再从国内超市百家争艳到网购出现,这期间就是经历了从Mini店到大超市,又从大超市到小超市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到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竞争,最早的Mini店都是个人开的,当时国内的零售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国外的连锁超市看中了中国市场,这才进驻。
随后,国内的商人们看到契机以后,经过10年的发展,那些曾经开小超市的个体老板们,纷纷集资干起了大超市,其中温州人、福建人是最团结的,在全国开的超市也是最多的。当全国遍地都是中型、大型超市的时候,那些之前进驻中国的连锁超市的生意就被抢的差不多了。很多超市收缩规模,适当关店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一些知名品牌依然屹立不倒,但想要跟国内的“个体联合超市”竞争,也是比较难的。于是,他们就开始把目标聚焦到其他方式上,比如Mini店。我们以北京为例,如果把一些大的连锁超市覆盖北京,那需要投入的资金是海量的,但如果我为了布局、为了增加影响力,我在北京投入300家的Mini店,那么我就可以覆盖整个区域,以大门店为根据地,以小门店为集散点,这就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交互区,结合网络下单,线下派送,Mini店取货或送货上门,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式、封闭式的布局。
不过,不管怎么布局,最终“大店”才是核心,小店只是更新迭代的一个附属产品而已,它更像是大店的触手,最基层的服务终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