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助听器听到和听清是两码事吗?
助听器,声音,言语助听器听到和听清是两码事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助听器听到和听清是两码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到”和“听懂”其实是两码事。完整的听觉系统不仅有耳朵,还包括大脑。耳朵主要起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放大的作用,负责让我们“听到”。我们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内耳这三大部分,通过把声音收集、放大、传导、转化给大脑,完成“听到”这个步骤。但能不能听得懂,还得大脑说了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到,是指声音能量,只要有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都可以听到,听清楚是指言语清晰度,如果长时间耳聋,没进行干预,言语分辨率差,佩戴上助听器后也不一定就可以听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对听损患者来说,听到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将声音有残余听力,助听器声音放的足够大就可以听到,但是听清楚,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大脑接收到声音并且理解;助听器的发展也是从听到到听清,最原始的就相当于一个放大器,把声音放大,但是声音放大的同时噪音也放大,让我们可以听到但很难听清,后期助听器技术不断升级,有降噪的功能,言语声音拾取的同时,将噪音降低,让听到的言语信号更清楚更好接收。还有就是听损患者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助听器接收到声音需要大脑来分辨。所以要听清楚,首先要一款适合的助听器,还要参照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到与听清确实是两回事儿,听到指的是声音的可听度,一般来说只要有残余听力,选购助听器的功率适当都可以满足听到的要求。但是听清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大脑接收到声音并且理解,这根听损患者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密切相关,在选择助听器时,也需要关注助听器的性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听力减退,30-40岁出现,50-60岁加剧,60-75岁时达到至 高点,75-90岁人的听力又稳定。老年人选配助听器功率应偏大一些,为听力变化、调试留有余地。老年人听力下降,视力也会下降,手和躯体的反应迟缓,选配助听器时,助听器的“开关、音量调节键、功能键(档)”要便于老年人识辨、操作,至好选高档助听器,操作越简单越好。
助听器听到和听清是两码事吗?
听到”“与”听清”,这是听力行业两个不同的命题,听到是指声音的可听度,一般来说,只要选购助听器的功率适当,都可以满足听到的要求。听清是属于言语清晰度的范畴。这个不仅和助听器提供的声音有关,更与用户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关系密切。很多用户在佩戴助听器之前,总是把助听器想象成一个“神一样”的机器,只要戴上就能恢复到之前的听力水平,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太现实。要想听到又听清,在选择助听器时需要关注助听器的性能。
一般来说,不同的声音处理策略得到的音质效果是不同的。同理,对于采用更多声音处理技术的产品,相对来说,得到的声音效果也将更佳,比如降噪功能、反馈管理功能、方向性功能等。有了好的声音处理策略,有了更多先进的功能,再加上合理的期望值,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好的效果。
只要音量大小可听范围内都可以听到声音。而听不清有很多种情况。
1、助听器音质的问题,简易型的助听器因为只有放大声音的作用,不能提高言语分辨率,确实听不清。通道数多、芯片运算速度快的助听器在听不清这方面的帮助要大一些。
2、患者本身的言语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情况即使戴了助听器也需要慢一些和他讲话。语速一旦快了就会出现听不清的现象。这种情况就需要降低期望值,助听器只是起到辅助、帮助的作用,不能和原来正常听力一样。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要听的和原来正常耳朵一样,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复杂环境下听不清。一些比较嘈杂的环境,比如马路边、人多的餐厅等等,由于周边干扰的噪音比较多,即便是正常的听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听的很吃力,更别说是戴了助听器的患者。
那些成功康复的听障人士都经历了这样的康复过程,从不自然到自然,从声音杂乱无所适从到从容地交流,这需要使用者本人、家属、听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如何正确地认识助听器的作用就成为了康复中的重点。经过听力师选配的助听器,佩戴并进行听觉言语康复一段时间后,助听器可能要重新调试,而且助听器后期要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所以选择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非常重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使自己助听器的佩戴效果有保障!温馨提示发现听力下降,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听力中心或机构进行检查并验配助听器,只有及时干预、科学选配、并坚持佩戴,您才能拥有好的聆听效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