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一年几乎就只画几张画,平时也不练习,但是进步很大?
练习,老师,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年几乎就只画几张画,平时也不练习,但是进步很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如题,我身边有同学虽然基本功很扎实,但是几乎不做练习或者画东西,我们俩也经常走一起,所以我知道他平时基本上不做练习,一年可能就画几个写实人像。但是,几乎每隔几张画他的进步就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思考的画画就是机械运动,画再多也是浪费。
不过电脑作画和传统架上绘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手绘对手感是有一定要求的,基础再牢固也少不得练习,长时间不画也会手生,只是捡起来更快一些而已。
因此,我个人偏向于认为,这位同学在你看不到的时候经常练习。
提前说明,练习有很多方法,不见得要搞整张整张的临摹或者创作。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刻意练习”,其定义:由一系列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是专门为提高某些方面技能的成绩而设计,强调的是自发性和深入性。
打个比方,这位同学在年初画了一张写实人像,并发现自己的人体结构画得不够准确。于是他跑去买了一本《艺用人体解剖》,没事端着看,一边看还一边摸自己身上对应的结构,水课的时候还在课本上涂涂画画,回想重要骨骼和肌肉。
过了几个个月,他画了第二张写实人像,人的姿态一下子舒服自然了,但是他觉得技法上还是太简单稚嫩了。下课去阅览室找了一些大师素描,发现,哦~原来衣服的质感可以用碳条这样表现;哦~原来画皮肤的时候,可以先大笔轻松地画再用老人头减弱;哦~原来暗部边缘这样蹭可以产生这么好看的光晕效果;
过了几个月,他画了第三张人像,感觉自己已经画得很不错了,这时老师跟他说,你这个人物的精气神还差点意思,你再找找这个轮廓型?他有点迷惑,为什么轮廓型会和人的精神气产生关系。老师说,推荐你两本书,《造形与形态》和《黑白画理》,挺老的书了不知道好不好找。上网溜了一圈,他拿到了这两本书,又开始新一轮的研究。
当他画第四张人像的时候,他迟迟没有动笔,一直围着模特转来转去找角度,画了好多张小稿,半天才坐定。这一张画像画成的时候,老师在班上狠狠夸了他,同学们也开始疑惑,一年了,这也才画了四张完整的大画,平时也没见他天天蹲画室啊,咋进步这么快呢?
当然快了,进步不快才没天理了!理论和实践,人家一样没落下。主动性强,有计划有目的,集中精力,高强度高效率,这就叫“刻意练习”。
当然,真实情况肯定有出入,以上内容仅是举例参考。学造型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是临摹、写生、再临摹、在写生,中间很少思考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因此事倍功半,总也达不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
总之
练习和思考缺一不可,理论总是要与实践相结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进步很大,
这几个道理一定要先明白:
1. 学而不思则罔,进步不靠堆量。
2. 要会主动拔高训练目标,从而使训练成果更加明显。
3. 要会发现问题的主要矛盾,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一、思与行
这就和高中的时候,班里成绩最好的看上去总是在玩游戏,最勤奋的学生成绩不会差但往往不是最突出的那个。
并不是在否定努力的作用,
毕竟再会学习的人从不能踏踏实实做题那也是白搭,
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人进步,
成功的捷径是思行合一。
我们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
最不缺的就是老师们“灌输”的成功学鸡汤,
“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考前你的速写作业摞起来能齐腰,九大美院任你上!”
但是考上美院的学生并不见得人均速写齐腰,
诚然,刻苦努力地“多画”是可以增加手头的熟练火候的,
但是熟练度的提高并不等于画的就是“好画”。
一张好画流露出的是独到的认知,而不是娴熟的笔触。
我们画画,其实是在呈现脑子里的内容,展现的是我们对画面的理解。
因此勤于思考,是画面提高的第一步。
二、高终点
另外,你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本是牛顿所说,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
获取信息的成本其实已经非常低了,
借助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画作。
当然,信息爆炸的弊端就是内容更多也更碎了,
在纷杂的网络世界里筛选出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把足够好的画当做学习的对象,
其实是一种非常划算的学习方式,
好的画本身精华多于糟粕,
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学习糟粕”的坑。
三、重本质
画室里学色彩的学生里常有这么一种,
画的不好可是听老师的话“不懂就要问”
“老师白罐子好难画啊!白罐子应该用什么颜色调啊?”
老师和他说:“白色物体本不属于色彩关系,但是要赋予色彩关系,就要从冷暖和明度,造型着手……”
他听完若有所思,又问了句:“老师我明白了,那么用什么颜色调会好一点呢?”
老师,卒……
这类同学的问题反映出的是他们对于画画的理解其实是非常低的。
他们从没有主动去理解过色彩关系的本质,
仍期望将所有的调色总结成固定的模式,
然后加以大量的训练去固化这样的思维,
这样的“勤奋”实则懒惰。
是手头上的勤奋,思考上的懒惰。
大部分老师为了尽快地让学生提高,其实都有很用心的,
将自己画了数十年的经验教训总结下来,
按理来讲,聪明的学生只要能真的听懂老师想表达的意思,
就能很快的达到老师所要求的画面效果,
但现实是
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能做到,
大部分人还在觉得艺术是修身养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