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句话?
不走,亲戚,乡亲如何理解“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句话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但并非就是真理。
第一,“穷不走亲”,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不少亲戚会以有你这样一个穷亲戚而感到可耻,会看不起你,甚至会比起其他人还要恶毒地侮辱、欺压你,但这种事情也不尽然,总还是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亲人的,毕竟血浓于水;二是自己心理上有自卑感、羞耻感,或者就是总是亿亲戚、朋友的身份去麻烦别人,惹人生厌。所以,走不走、走哪些亲,都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第二,“富不还乡”,原因也有两方面:一是或者自己太过高调、张扬,喜欢炫耀,伤害了亲戚、朋友、同学、乡亲的自尊心,因而不会善待你;二是总会有人因你富贵而借机炫耀,给你增添麻烦,或者甚至是可以预见的“肉包子打狗”式的“借钱”,让自己为难。
但是,只要自己“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不亢不卑,诚信待人,坚持原则,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亲情还是要保持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如果自己富有,为乡亲们搭桥修路、修建学校、养老院,接济穷困,乡亲们也是会发自内心的感激的。反之,富贵了就从来不回乡看看父老乡亲,甚至是卷起钱跑到国外,乡亲们又岂会从内心上尊重自己?
在这方面,古人中韩信、朱元璋可谓做得不错。近代人中,毛主席、朱总司令更是我们的榜样,他们都坚持原则,却又尊重和诚心帮助父老乡亲,是实实在在热爱家乡和家乡人民、感恩父老乡亲的光辉典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年轻时有过一段穷困时期,一次去亲友家,老的一脸假笑敷衍几句就走开了,小的没有一个人理我,他家老大径自问我:侬夜饭吃过了!我马上告辞。五十岁那年回家乡,我发了红包,第二天,连远亲,远远亲都来了,我猝不及防,只得向大阿舅调了些钱再发了红包,当晚返沪,隔天去银行把借的钱汇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老家(广西横县)没有这种讲法。不过,穷困时的味道我深有体会,七十年代生产队时,父母要养活我们六兄弟姐妹(我是老大),年年超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周围的人啊,同情者极少,支持者绝无,小看者众多。八十年代初我考取大学后,也未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眼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不走亲,是为个人的尊严。
富不还乡,是怕财产被瓜分。
亲情和乡情是可爱的,亲情和乡情也是可怕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是因为在旧社会,穷了怕亲友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意走动。富了,又怕还乡以后舍财。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顾虑。
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到故乡看一看走一走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探望一些小时候的玩伴,那种感觉是你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
人活着无非就是一个情怀,一个责任。旅游难道不也是如此吗?当你十几年后,回到家乡,走在路上的感觉都是极不寻常的。那种心情十分奇妙,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激动、兴奋、愉悦、感怀……
不去品尝这种滋味肯定是一生一世的遗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于人的选择。
上一篇:公立学校为什么干不过私立学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