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几回就看不下去了?
红楼梦,的人,书中红楼梦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几回就看不下去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楼梦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几回就看不下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是一部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又对一些封建贵族丑恶不堪的糜烂生活的描写。对阶级斗争的反抗,在这样的背景下描写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揭露了封建统治机器的腐败和黑暗和封建家族的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骄奢淫逸的生活等逼真的画面礼制法规的虚伪和反动。
你读不懂原因是你没有真正地深刻地探索到它的思想深处和艺术上的种种妙处,所以你多看几遍就能理解,在书的开头曹雪芹题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这就是曹雪芹的自白,也是对这部书的概括。
正因为这部书的重要性,有很多人对红楼梦进行研究,还有张之用十年功夫按曹雪芹的本意补写了后30回,还有秦子忱为红楼梦中的悲惨女子有个好的结局而续写了红楼梦
满纸荒唐信不差,
难以野史考年华
三千大界知何地,
十二金钗是那家,
海外神仙终诡诞,
空中楼阁总虚花,
补天剩有通灵石,
此事难能问女娲
所以说红楼梦的重要性众多人研究补写续写,要有耐心的认真的看,你就能理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虽然名列四大名著之一,但普通人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能耐心看完,但研究红楼梦的人却比研究其他三本名著的人多,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一:红楼梦写于清乾隆年间,书中语句为当时的白话文,但毕竟与现在的白话文差别巨大,而且书中诗词颇多,因此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看不懂。
二:红楼梦的内容主要就是富二代贾宝玉与一众姐姐妹妹及丫鬟们经历了家族逐渐衰败的故事,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但相比其他著作情节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来说,红楼梦的剧情就显得过于平淡了,光靠炫富和家长里短的琐事吸引不了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除了这两个原因,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网络文学太过发达,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网络上各类网络小说应有尽有,甚至出现了如唐家三少等一大批大神,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比如剧情文字等比红楼梦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也进一步挤占了读者们的空余时间。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红楼梦终究还是属于高雅艺术级别的,离普通人的世界很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红楼梦》有兴趣的人,一定要有较高文化底韵的人才能看得引人入胜。对诗词歌赋一窍不通的人让他看《红楼梦》就如同是看天书。象《红楼梦的十几支曲子可以说是全书中画龙点睛之笔,是全书中的精华,把判词和曲子弄清楚明白了全书的写作脉络也就基本清晰把握了。《红楼梦》故事性悬念性冲突性比起其它三部名著来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而且在许多人看来还有点婆婆妈妈的,这也是有很多人不喜欢它的原因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敢实话实说吗?能告知一下你读完《红楼梦》原著了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但因故事情节平淡、人物关系繁杂、内容庞杂、真假虚实难辨、古诗词多、生僻字多、隐喻多等等原因,在我身边,很多人不爱看书,读完《红楼梦》原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上大学时,有次去堂哥家玩,当时重播电视剧《红楼梦》,我刚看一会儿,堂哥说:″老戏,有啥看头?我给你调个好看的!″然后啪啪啪,把电视调到打仗片,正播放抗美援朝的片子。堂哥是复员军人,喜欢看战争片,他们一家几口人,没一个读过《红楼梦》。
再说说我自己,四大名著都看过,说自己博览群书可能自夸,但古今中外名著无不涉猎。《三国演义》看了很多遍。《红楼梦》看看停停,停停看看,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匝摸出其中的滋味。
我认为,大多数人看《红楼梦》看几回就看不下去,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故事平淡无奇,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红楼梦》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家庭聚会,家长里短。主人公的命运在前八十回,几乎是波澜不惊,水平如镜。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自然难引起读者兴趣。
二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把《红楼梦》中塑造的300多个人物关系画成一幅图,几乎像谜宫一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人们剪不断理还乱。
三是内容庞杂。《红楼梦》涵盖了建筑学、医学、美学、养生保健、古典诗词、儒释道等等。虽然整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兴趣点。
四是隐晦多、疑点多、生僻字多。为了避免清代的\"文字狱″,书中用了大量的隐喻暗喻,真真假假,虚实难辨。仅仅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红学专家就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总之,真正把《红楼梦》原著读完的人,绝对是少部分。你把120回的《红楼梦》读完了吗?请实话实说的人参与讨论。
上一篇:如何看待女孩用束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