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小到大,你有遇见很想感激的恩人或恩师吗?
的人,我的,老师从小到大,你有遇见很想感激的恩人或恩师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情过去二十多年,再也没见过厂长,他也应该80多了,我在心里一直非常感谢他,如果不是他保留了我的档案,我怎么可能在50岁时顺利退休,领到养老金,过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谢谢老厂长,愿您健康长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十六岁的时候,我有遇见过一个素不相识的好人,很多年前我就很想找到他,那今天就借助尚可网真诚地表达我的谢意。
那时的我在荆州念书,学校放十一假,当天上完课放假已是下午4点多了,本来和一班的同学约好,第二天一早搭车回家,可同学说,我们下课后赶紧走,看能不能在沙市埠河赶上回家的最后一班车?很庆幸,我俩赶上了,当时的我们回老家必须横渡长江,汽车开到轮渡上过江(90年代荆州长江大桥还没开始建呢),其实老家离荆州大约50公里,真的不算远,可每次回一趟家就要半天时间,运气不太好的时候就需要大半天。原因是什么呢?就出在必须要横渡长江上,每次碰到大雾及恶劣天气或过节车多的情况下,过个江要等2到3小时那是个常态。
那天很快就渡江了,我记得过江时天色已暗下来了。同学家可比我家要近得多,不用到县城车站,中途就下车了,她家就在公路边上,而我到了县城以后还得转车到乡镇,当时的我就想着到了先到姑姑家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转车回家。
姑姑住在县政府院内,到她家已经晚上八点了,可那天就是那么不凑巧,敲门半天也没有人开门,我坐在楼梯口等了近半小时,当时根本没有手机,就是家里装电话的都很少,没有办法联系,姑姑还是没有回来,这时的我才开始紧张起来。
我背着一个小包就出了政府大院,想着在门口能不能找一部三轮电车送我回家,当时三轮电车熟称“麻木车”,也就是三轮摩托车后面加了个用帆布搭的车棚。出来找车我第一个就问了他,当时的他应该二十来岁,他见我从政府大院出来,知道了我是一个学生,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他告诉我,你回家大约20公里,包个麻木车可能需要50块钱,而且这么晚了,还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因为别人一定是空车返回,而且我手上已经不够50元了。说完,他就带着我,一个个去问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师傅,甚至他提出他出这个钱,加到六十、七十块,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的车出了点故障,怕带着我半路上车坏了。
那怎么办呢?已经9点多了,他说他也是住在政府院内,可是他单身到他那里也不方便,于是他就带着我到了他的一个亲戚那里,一路上我其实挺害怕的,心里忐忑不安,也怕他是个坏人,他骑车拉着我七拐八拐的到了一栋私房面前停下,开门的是两位慈祥的老人,他对老人说,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堂妹,回来晚了回不了家暂时在这里住一晚。
简单的洗漱之后,老人就叫我在二楼住了一晚。也许是真的累了,我竟然睡得很沉很香,早上很早他就过来接我了,带我到了汽车站,先在车站附近吃了早餐,然后送我坐到乡镇的车,很巧的是到我们乡镇的车,司机是他的朋友,他拜托着嘱咐着别人,这是他朋友的堂妹,最后售票员也没有收取我的车费。
他临走前,我向他表达着感谢,他淡淡的说,“这没什么,不要放在心上了,以后那么晚了不要这么急着回家,一个女孩子很不安全的”。转身他离开了,那时候的我真是个猪脑呀,我竟然蠢到没有问他的名字,其实在车上我也可以问问司机的呀,可是我没有,当时的我可能是太小了。
其实很想找几张当年的图片,可是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
回到家,爸妈都一个劲的数落我,怎么不问问人家的名字,他们好去感谢人家,同时也让我长教训,好在是碰到好人了,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
毕业后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在家乡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候真想在马路上走着走着,梦想着能够再次碰到这位大哥,再次感谢他当年的无私帮助,可是我再也没有看见过他。人海茫茫随着时间的年轮,即使看到他,我们可能都认不出彼此了,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闻与文学的双料王
日前,韩景伟老师在QQ空间发表了一则七律:
“《工作四十载感作》——
五十春秋随日远,回眸思看少斑斓。
几番生死搏新闻,近万文章羞汗颜。
亲历荧屏欣变化,笔书世事感时艰。
闲来眺望青云挤,心静闻观逝水潺。”
以下是他回复好友的诗句:
“奉献出自愿,何憾问人生。
常思悦己事,不幕众神仙。
谈笑光阴逝,怡然双鬓白。
同为新闻业,何须太过谦。
酸甜伯仲知,汗水云天瞻。
五味酿人生,三才叹日炎。
峰峦四季秀,偏爱攀山尖。”
四十年的工作凝聚笔端,四十年的感受跃然纸上!
四十年,老师为依兰的新闻事业和文学事业付出了汗水和智慧!同时也收获了美丽人生!
景伟一方面是我的同事、前辈,另一方面又是老师、挚友,如此说法,缘于内心的感慨,没有半点的恭维,无需一丝的造作,人生有遇,幸甚至哉!
景伟为人忠厚,性情耿直,不谙仕途之道,不会趋炎附势、投机专营,喜爱专研新闻业务,擅长潜心创作诗词。因为这样,他在依兰新闻界获得了至高的知名度,文学界赢取了相当的美誉度。也因为这样,他担任了三届县政协常委,为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多具有见地的提案。因此,评价他是新闻与文学的双料王,是十分准确的!
我入行十多年来,在他的鼓励和点拨下,新闻事业得以发展、诗词创作逐渐进步。他总是叮嘱我要多读书多创作,既陶冶情操,又对新闻采访有所裨益。他时常关注我写的新闻稿子、拍的新闻画面,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他不断地为我搭建平台,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每每有新作出炉,他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主题到意境、从构思到章法、甚至每个句子每个文字,都精心雕琢,令作品不断升华。要说我这些年工作和创作上的进步,除了自己的热爱和不懈努力,就是与他悉心的帮助分不开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