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每日清晨,起床就看收益,这个会有瘾吗?
收益,自己的,媒体每日清晨,起床就看收益,这个会有瘾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做了自媒体后,新手每日起床前,你们有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看收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自媒体新手,每天清晨起床就看收益,这种心情我们表示理解,也对提问者若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习惯则表示担忧了。
刚入这一行,期待值可能会比较高,总幻想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爆款”,一炮而红,能带来很好的收益。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与心中的目标相差甚远。如果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看收益,这很可能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对自己的健康不利。人的养生之道,贵在心态平和,遇事勿大悲大喜。若某天看到收益佳,则整天乐呵呵的,高兴起来甚至手舞足蹈,这会很失态。若发现某天收益严重不期预值,心情会非常抑郁,甚至整天闷闷不乐,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会引起与周边人的意外矛盾。而且长期这样日复一日养成了一种习惯,自然就会像玩手机游戏一样上瘾。倘若长期不见良好收益,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整天郁郁寡欢或暴燥不安,有可能还会造成抑郁症。有严重高血压者,更会因情绪变化而突然带来健康上的意外风险。
总之,凡事要看开点,要保持一种风清云淡的理性,心中学会放下,不要把做自媒体看作是谋生的唯一手段。而是要把在今日头条写文章和制作视频看成是一种爱好,有较高收益固然很好,没什么收益也无所谓。更不必要天天早上刷手机看收益,因为无论多少,每天都会打到你的账号上,看与不看,每一分钱都不会跑掉。既然是这样,那又何必每天去自寻烦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来头条,三月多,刚开始会看一下,检测有多少收益,看两次就不想看了,第一个月收益3元左右,白打工了,心里凉凉的,懒的看。
图为一月多的收益。
之后,只会在每次升级,看一下。
我只会在每个节点,看下收益是否有质的变化。本来以为没加V问题,就回答问题加V。本来以为参加西瓜大学课程,头条公开课有奖励,结果凉凉的。所以只拿了三个毕业证,就不想拿。
加了V后,收益也沒质的变化。看收益,也不想看。开通各个收益之后,也没什么大变化。
当初,因为看了平台里面某个人晒收益的视频,看他拍的,写的,我可以做的更好,就进来了,结果是《凉凉》一首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如今沒有看收益的习惯,努力的写,努力的拍,一直没改变凉凉的感觉。
当初吸引我进来的人,我早已取消关注。他晒收益,就是一个噱头,缺个诚字。
看收益,有什好看。
此文献给想进来的人和新手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行为正是写作者的正常心里反应,没有什么可诽议的。因为,写作者的心态是怀着羡慕与嫉妒,两重心里对自己的辛勤付出与其他文友相对来说,有着比拼与对应的效能反射的动态。因而,每日清晨起床第一反应,便是打开视频观看昨天所创作付出的获益如何?来证明自己的写作实力与智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早上起床都是在看头条与收益的反应行为了。这种现象,并不是说头条人注重收益效率,而对创作有负面影响?相反,径常注意头条写作,自己的收益情况的头条文员,必然是个热爱文学与创作者的优秀追梦者!这是不可勿视的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如果喜欢创作,都不愿去看收益。只想多些时间写写、多些时间思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媒体行业和咨询行业都有一些经验的从业者。正好可以帮你解答解答。
1. 自媒体人更需要心理认同和成就感
2019年的时候,中国情报年报,对1870名18-35岁的人做了一份调查,72%的青年称身边有做自媒体的人,45.6%称自己正在做或做过自媒体。所以自媒体正在变成一种职业,或者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专职也好,兼职也罢。自媒体人都是最有表达和分享欲望的人,也是最有态度的一群人。而这群人的最大的特点,同样渴望回应,渴望交互,渴望认同。心理学上叫心理认同。
所以,发了一篇文章,发了一个视频,就非常关注点赞的数量啊。粉丝的评论,转发。当然当这一切流量可以变现之后,创作者们获得反馈和认同的,满足成就感最好方式,就是每天获利的多少。这种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确会让人上瘾。
2. 自媒体人也是普通人,也要过日子
自媒体人严格意义上算是搞艺术的。比如短视频的不少创作者都变成了真正的演员和导演。比如“大鹏”“陈翔”“易小星”。以前老观念觉得艺术家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群人。其实并非如此。我更欣赏郭德纲先生的说法:“艺术”二字,“艺”是演员的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去,有艺无术是诈骗,有术无艺是商贩,都是不对的。我的“艺”这么好那么好,从人文角度啊,美学角度啊,等等。你说卖票,哪怕一毛钱,观众扭头就走了,你就做诈骗。(以前在自媒体行业风行的标题党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有什么脸来谈艺术。但有的“术”摆个摊,卖扫帚卖簸箕,卖白菜,一样有人买啊,但这里面不涉及到“艺”,你只是个销售,只有合在一块才能叫艺术。
上一篇:福州找工作什么网站比较靠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