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父母,自己的,儿子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跟父母商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计划,绝大多数父母不会随便用儿女的钱,要儿女每个月打钱,是怕孩子花钱没计划。刚出来工作的孩子,存钱的自觉性差,很多成了月光族,父母就会根据孩子工资高低,要孩子按计划打钱给父母,这钱父母大多会存起来,帮孩子解决房子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婚房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准备的吧!像本文中这样没有节操的父母还是很少的,孩子刚出来工作,父母都舍不得花他们的钱,再说这个时间段的父母都还年轻,有的有自己的工资,有的还在外打工,基本没看见四十多岁的父母不工作,拿孩子的钱买车自己开着玩的!所以不是特殊情况,不要给父母打钱,当然得把你自己对于工资的用途得跟父母说清楚!相信父母会理解并支持的。
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你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只要有结余,都应该给父母打点钱,这跟你孝顺不孝顺没关糸,你打十元给你父母,保证你父母会为你存一百元,这些钱将后来全是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刚毕业工作两年没房没车该不该每个月给父母打钱?
该不该一一孝不孝,社会不容你不孝,传统美德不容你不孝,法律不容你不孝,亲情岂容你不孝。一一你说该不该!
“在半年后父母再次提出,要求他每月往家里打2000,让他尽孝心”,到此时他都做得很好。优点多多,可圈可点,感觉已经找到了父母和自己女朋友在经济分配上的平衡点。接下来父母要赡养费,女朋友要攒钱买婚房,在经济的分配上发生了冲突,感觉双方都言之有理。作为当事人,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快成家人的女友,都是亲如一家的亲人。他处在双方“矛盾冲突”的火力点上,真还有些为难,压力应该蛮大的。虽然进行了折中的处理,但心里非常困惑和自责,感觉是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女友。
因此才有此一问,这个问题问得好,以点带面的反映出了社会的焦点,突出了老龄化严重和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的社会现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现实社会。看能否找到你朋友的答案,帮他打开心结。
社会背景分析
中国日趋严重的老年化,加重了老年人的焦虑和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你朋友大学毕业刚两年,应该是95年左右出生的。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时间判断(1979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他应该是个独生子女,父母也应该在50岁左右,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到达3.58亿,占人口总数的25%左右。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6.5%。届时中国将步入高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可能超过5个亿,所以现在50岁左右的老年人严重缺乏安全感。都想“家有余粮(养老保险、医保、存款)、心中不慌”。这也是你朋友父母主动要钱的根本原因,也是与其女友买房产生冲突的根本所在。
孝道是传统美德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以敬之。”
一一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一孟子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一一 《劝报亲恩篇》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崇尚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对尽孝的故事倍加推崇,古有“卧冰求鲤”,今有“慈孝治家,家和万事兴”的时代风尚。
法律上:子女要对父母尽赡养义务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
即使我们工作在外,也必须常牵伴、多问候,“常回家看看”。“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为人子女我们应该多陪伴,守护好他们。
血脉亲情岂容我们不孝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供我们上学,教我们做人。我们理当心怀感激、心存善念、心存感恩。
家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且行且珍惜。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是的,父母的年岁大了,我们因他们高寿而喜,也因他们年迈体衰而惧。其他事情可以等,唯独尽孝等不得。古有“子欲孝而亲不待。”不然会抱恨终生I良心也会受到深深的自责,我在“又想起您一一父亲”一文中就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劝劝你的朋友和他的女友吧。婚可以结,房可以买,但前提是不要因此而淡忘了彼此的父母。特别是疏远了感情,这会让老人们失望,孤独甚至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女友的介入就更为敏感,他们会想“还没有结婚就这样子,一旦结婚生子了那还了得,那不就真的是娶了媳妇儿就忘了娘吗?”
我估计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儿子儿媳的呢?可能他们在意的,就是儿子对他们的态度,怕他有了小家就忘了他们,让他们怕儿子养大了却不能防老,怕“老无所依”。因此产生焦虑,其实他们要可能就是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态度。
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准儿媳的态度,这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晚年是否幸福。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准儿媳身上,因为她是他脱离原生三口之家的直接原因,本身身份就很敏感,(估计任何专家都没有攻克中国的“婆媳关系”吧,她们对儿子或丈夫有天生的独占欲,所以容易产生冲突。)如果再对未来的公婆的态度比较淡漠、陌生、不理不采,不能很好的去融入,只知道“半路截胡”、“横刀夺爱,”让老人既失了“主权”,又断了经济来源。当然他们半年后又会再次宣告了他们的“主权”,这好理解,人之常情。
上一篇:如果你是刚考完高考的头条朋友,你觉得你自己考得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