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隐秘的角落,究竟隐秘在哪里?能否解析一下?
隐秘,角落,朝阳隐秘的角落,究竟隐秘在哪里?能否解析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东升在少年宫是“别人家的好老公”,但真实情况是,家中迎接他的是妻子一家的冷脸,妻子催他离婚,亲戚们都嫌弃他工作差收入低。他是孤立的。
朱朝阳和张东升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他们都温和的对待他人施加的冷暴力:同学挑衅时,他转身离开;水杯里有橡皮,他并不声张;他打扫卫生时,嫉妒他考第一的女孩故意扔垃圾,女孩父亲向朝阳道歉,朝阳却微笑着说,没关系,她也不是故意的;晶晶踩了父亲给他买的新鞋,他是真的很愤怒,但他毫无表情,只是不肯擦掉那个扎眼的鞋印。
我甚至怀疑,朱朝阳长大了会不会就变成张东升这样,在任何冷暴力的情境中,都能笑得出来,那笑让人心酸,也让人心惊胆战,因为观众知道那面具之后,积蓄的是不知何时会大爆发的压抑情绪。
而岳父母死亡,朱晶晶坠楼后,两人都以为从此可以长久留下自己“害怕失去的东西”——妻子和父爱。但很快两人都意识到,自己背叛良知做下的“不愿意做的事情”,是无效的,并不会改变渐行渐远的关系:张东升发现妻子出轨,她依旧决定离开他,投入第三者怀抱。父亲给朱朝阳过生日,没有了朱晶晶抢父亲,他应该能得到全部父爱了,没想到父亲还是丢下他一个人。
他们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却都要为掩盖第一个错而犯更多的错。这就是一步之差,步步深陷。
这时候再看看他们的名字:朝阳,东升。一切都明白了,他们何其相似。
可以预见,他们都会押上所有筹码再赌一把。因为他们不愿相信,不愿面对现实。张东升会为阻止妻子离婚而伤害妻子。朱朝阳也会在父亲的怀疑和疏远中,为了证明自己“牺牲小伙伴”,甚至与张东升合谋。
2,
朱朝阳对严良、普普的感情发展
因为是小时候的玩伴,严良找上门来的时候,朝阳用了好一会才认出来。他请他们进家,把食物分给他们吃,严良问能不能住一晚时,朝阳犹豫了。他们不为难朝阳,立刻动身离开,朝阳才决定他们住一晚。
第二天清早,他最早起床去买早餐,出门前却用妈妈的一根头发夹在橱门上,试探他们会不会偷钱财。回来时看到他们已不见踪影,妈妈一走就去检查,头发丝还在,他松了一口气,信任了他们,甚至自己不在家,也能放心让他们住下。
付出越多,情感越深,他为普普借相机,带他们去爬山拍照,为他们隐瞒罪证不报警。从家里拿药拿钱给他们……
当普普蹲在门口帮他擦去鞋上晶晶的脚印,他是真的感动,那简直是擦到了他的心里。
一起过生日,取代了家人,成为最亲密的陪伴。
3,
人物关系有化学反应
张东升与朱朝阳,他们的关系是杀人犯与目击者。但是,朱朝阳为送警告信去了少年宫,听了一节张东升的数学课,竟被迷住了,这一点处理真的很妙。
因为在之前刚铺垫过,朱朝阳说他在看一本数学家的书,母亲让他少看闲书,朱朝阳表达对笛卡尔的兴趣,母亲也完全不能理解。
朱朝阳没有人可以交流自己的精神世界,却意外在杀人犯的课堂上,听到了笛卡尔的故事,遇到了难得的共鸣。于是他和张东升的关系,变成了一个矛盾体:他既憎恶和畏惧杀人犯,又欣赏和想接近作为知音的张老师。于是他填写了报名表,正因为这样留下了信息,被杀人犯找上门。
单一的人物关系是缺乏动力的,而优势方固定的单向关系是无聊的。
4,
双方情势有变化
张东升和三个小孩作为对立关系,第一集结尾岳父母坠崖后,三个小孩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属于优势、正义的一方,凌驾于弱势方张东升。小孩们也并没有深刻的被卷入“为害怕失去的东西做不愿做的事”这样的议题中,他们只是旁观。
第二集结尾朱晶晶的坠楼,与岳父母坠崖形成互文对照,将小孩们也陷入了张东升同样的两难困境。虽然张东升暂时还不知道,但三个小孩的优势地位即将失去,这两条尚且平行的线索一定会交织在一起。
会有一个短暂的时期,两方势力都握住了对方的死穴,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又很快因为互不信任,平衡被打破,为了“不失去珍惜的东西”,双方冒更大风险去应对和反击。
5,
“后知后觉的警方”是悬疑剧的标配,那为什么有了老陈,还要设置叶队长?这不是重复了么?
其实他们属于不同的叙事线。
叶队长属于探案线,官方来说,他能让两方势力信息对等,势均力敌。比如让王瑶看到监控里朱朝阳去过少年宫,从而苦苦折磨了朝阳母子两集。私下来说,有很多场戏,叶队都借着女儿的契机,突然闯入主角们的密谋场景,制造出了紧张,比如三个小孩在家里吃泡面喝可乐,叶队就上门来盘查,还注意到没来及收拾的杯子。比如朱朝阳去张东升家威胁要钱时,叶队带女儿登门拜师;比如新华书店主角们交易时,叶队带着女儿来书店买教材……
试想,如果这样的戏缺少了叶队,就像猫捉老鼠的游戏猫缺席,狼人杀里没有狼,那得少了多少刺激,主角们也无法在紧急意外下,展现出他们的素质:朱朝阳的不知所措和张东升的淡定解围,普普机智偷书调虎离山。
而老陈属于情感线,挂在严良寻父支线上,起到丰满严良的作用。他的设置是因为其他每个主角都有家人的羁绊,有了羁绊就有了软肋,有了软肋就有了人性,有了人性就有了观众的同理心。所以老陈就算不是警察也说得通,只不过他是的话,观众可能更信一点他这么有道德感、责任感、正义感的人设。
有一点遗憾的是,这条寻父线跟主线故事几乎没有关联,而老陈、严良的神经病父亲,都比较偏平化,缺乏维度。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戴上不同的面具,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人格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隐藏了真实自我。
1,
张东升的眼镜象征着他在社会中的人格面具。
当他戴上眼镜时,他就是斯斯文文、温柔有礼的张老师,不论别人夸他还是辱他,他都客气着笑对。第一集中的满月酒席,他受到妻子一家人的鄙视,简直像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但是他中途去了趟洗手间,对着镜子时,他是摘下眼镜洗手的,面无表情还叹了口气。当有亲戚过来打招呼,他第一反应是戴上眼镜,然后露出一贯的微笑。到大结局,他赴约去船上和朱朝阳做个了结,这时候他没有戴眼镜,因为他已经放弃隐藏自我,不再需要那张讨好的面具。
他的假发象征着他在婚姻中的人格面具,象征他从未以真面目示于爱人。
这可能也是妻子坚决要离婚的原因,他们在一起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张东升用否认问题的方式,拒绝沟通,拒绝改变。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铜墙铁壁,可想而知他的妻子经历过多少次无无效的尝试,而渐渐绝望。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摧毁了她的生活,她不快乐,还染上烟瘾,还生了病要一直吃药。张东升只有妻子不在家时才会露出秃头,直到决定杀死妻子,送她离开时,他都仍挂着那副“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因为爱所以放你走”的委屈表情。
上一篇:如何看待深圳楼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