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只要是发烧就需要隔离吗?
传染病,患者,热源只要是发烧就需要隔离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需要隔离,比如乙类传染病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血吸虫病等。隔离主要针对的是烈性传染病,也就是传播途径强的传染病。从传播途径来看,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寄生虫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其中呼吸道传播和消化道传播是最高危的,比如甲类传染病的鼠疫,发病者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其病原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所以对于传染能力强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积极的隔离措施,避免病情扩散。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传播途径主要还是呼吸道传播,所以传染性强,一旦确诊,需要积极的隔离处理。
上面就是关于隔离的适应症,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发热的问题。
发热和传染病联系很紧密。比如我们去医院,会发现设置有专门的“发热门诊”,其实就是针对于可疑传染病设置的。因为很多传染病都有发热的表现,而医院有很多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就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专门设置了发热门诊。为什么发热和传染病联系这么紧密呢?这个还是和人体免疫力有关系,我们人体有专门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又包含两个部分:促进散热和促进产热,这两个部分互相制约,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很多高热的患者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高热前必先发冷,盖上三四层棉被都不觉得暖和,同时会出现寒战,全身哆嗦,俗称“打摆子”。其实这就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促进产热部分起作用了。首先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这时皮肤温度就会下降,患者就会觉得寒冷。而寒战则是让全身皮肤的立毛肌收缩,毛孔闭塞,停止排汗,这样就减少了人体的散热;同时肌肉痉挛,肌肉收缩会产生热量。一方面身体产生热量,一方面不让毛发散发热量,结果就导致体温升高。所以有经验的医生看到患者这样的情况,能够预判到接下来出现的高热,一般都是大于39摄氏度。那么体温调节中枢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促进产热的指令呢?排除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病变外,原因就是致热源。
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均称为致热源,包括外致热源、某些体内产物及内生致热源。各种致病微生物都可以产生外源性致热源,也就是外致热源。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而人体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在收到刺激后会产生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可以诱导体温调节中枢的促进产热,这就是内生致热源。而传染病其核心就是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霍乱弧菌)、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或者寄生虫(血吸虫)等,那么这些侵入人体多可以产生外致热源,从而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促进产热,引起发热。所以传染病和发热是紧密相连的。内致热源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但是发热不等于传染病。
传染病是需要有严格的定义的,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但是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只有40种。所以还有很多感染性疾病并不属于传染病的。比如我们常见的阑尾炎,多是阑尾被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感染所引起的,发展到中后期多伴有发热。但是阑尾炎是传染病吗?显然不是。所以发烧就需要隔离这是不准确的。但事无绝对,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不准确的手段也可以变成一种可执行的操作。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极端条件下,疾病大流行,短时间缺乏有效的就医确诊手段的情况下,根据流行病的严重程度,超适应症的采取隔离措施也是可行的。这样可以有效阻断流行病的传播途径,也是个人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的一种必要举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的也要看其他症状来判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的要先去医院检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现发烧当然并不一定就需要隔离,因为引起发烧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在新冠肺炎流感病毒流行期间出现发烧的症状,考虑是传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进行隔离。进行隔离的目的就是要明确诊断,同时要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所以如果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出现发热的现象,同时出现发烧,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通过检查怀疑是新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