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有几个人是不为功利读书的?
功利,的人,这是现在有几个人是不为功利读书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有几个人是不为功利读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人都为了功利读书,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会有希望。
国家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都离不开科技水平的发展作为支撑,这需要有更多建功立业的科技人才。
对于个人来说,追求功名利禄是人生精神和物质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这个需要的追求,生存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生活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
对于功利的追求,需要正确的引导,功利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正确的人生观,功利将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反之也会祸国殃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为功利有错吗?!没错。
用犯罪心理学的话来说,我们干什么事都得有动机。如此读书要不为功利,那为啥?为名为利不是很正常吗。也许你想说你只为了修身养性,但修身养性不也是于你有利的事情吗?那不也是功利吗?!
从生物的本性来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像是无私的行为背后,其深层次的动机也是自私的,比如慈善捐助看起来是无私的,但捐助行为还是得让捐助者本身心情愉快,要不也得有其他的好处,所以其深层次的动机仍是自私的。
所以说,为功利而读书一点都没错,只要你所谓的功利不损人,不伤天害理就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年轻人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有远大抱负,才有为报效祖国的理想。如今,这样的人还有,但不多了,令人忧心忡忡。
只为功利而读书,是会勤奋读书,但思想境界太狭隘,甚至容易因功利思想作祟而变成一个有文化的废品。因读书的动机不纯,影响了正确的“三观”树立,即使书读得再多,文凭学历再高,最后只为钱,只为私利,而不为国家贡献智慧才干。比如清华,北大的很多高材生流失到国外,那些留学生不回国,还有当下科研人才尤其是高尖端人才缺乏,青黄不接。
只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初心,读成书后,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从古至今,为功利读书的大有人在。虽然时代变了,但是这种老思想已经扎根在人的心底,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现在我们读书,一开始父母就灌输“要努力读书,将来考个大学,不再做农民”的思想,好像读书就是为了摆脱农民的身份。
知识虽然可能改变命运,有些人为了改变命运,把书读“偏”了。当初信誓旦旦的说,将来学成归来,一定要回报社会,给人类造福。可是有些人书读的越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大,甚至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背叛祖国,最终成了他国的“人才”。
也许有些原因是环境造成的,终究还是环境决定了人的取向。现在的教育问题就是“看成绩,不看人品”。今年因新冠疫情影响,暴露出了很多“高知白眼狼”。影响力最大的就属“许某馨辱国言论”事件了,至今都没个交代。
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吗?知识不但改变命运,也改变了人性。读书过于功利,这是教育问题,如果教育问题不改善,也只会教育出一些德不配位的“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读书,必修课,明确的目的,是升学,是毕业,然后是求职。这种读书,是功利的,并非从兴趣出发,所以十分沉重。一旦遭遇挫折,如沉深渊。
达到某种目的,便视书本如仇敌,不再光顾。是啊,什么人愿意抱着“敲门砖”走路呢?扔的远远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了职业,有了事业,仍然孜孜不倦,不是神经病便是天才。书籍是他们攀登的小径,书香是他们呼吸的空气。是人生之路的加油站,是远航归来栖息的港湾。
这是单纯的功利能够概括的吗?退休之后,老年大学丰富精神生活的老人,用功利主义形容,百分之百不乐意。
读书的快乐唯有读书者自己体会,难以为外人道也。摇头丸狂舞的可能难以理解。如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
#
爱喝酒的,喝;
爱跳舞的,跳;
爱读书的,读。
快乐不快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