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根治冒名顶替行为?
冒名顶替,事情,都是如何根治冒名顶替行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山东爆出了那么多冒名顶替的事,你认为怎么根治这种行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才有可能根治冒名顶替现象。老百姓只是议论议论,作用有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在如今这样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冒名顶替的实际操作空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只要增加信息透明,基本这样的操作很难完成。
再加上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在网络上一曝光,还有什么可以遁形的地方。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任何冒名顶替都是要承担风险的。
在陈春秀等所处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冒名顶替的事情呢?是因为信息还不透明,再加上一些权贵协同合作,没人揭发,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如今这些旧案被翻了出来呢?除了我们高喊的口号,“正义不会缺席”外,就是现在信息走入了普罗大众。
点开任何一个颠覆三观的消息,都能瞬间霸占热搜。
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今表示,采取违法违规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的行为发生在2006年以前,而如今,在报名后实现了身份证号、姓名、照片信息与公安部人口数据库接口的实时比对认证,保障考生报名的真实性;还实现了全省统一考生入场身份认证系统,对入场考生实行人脸比对核验。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屏障,让冒名顶替者无缝可钻,这样的变化不仅说明时代变化、技术进步,也说明监督检查的力度在逐步加大。
应该看到,当年之所以屡现顶替,与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身份鉴别、技术限制等有关。如今,有关部门运用技术手段可最大程度遏制顶替现象。今天上午有关部门的回应,是必要的,让公众对这些年的情况变化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如果今天再出现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找麻烦。这样的行为就像一个犯罪分子,整日潜逃,但是总会不安,生怕有一天正义的审判会到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根治冒名顶替行为?
其实,现在暴露出的冒名顶替行为,多数都是十几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为什么那时候这种事情很多呢?
第一是技术防范手段不多。
第二是法律和制度尚不健全。
第三是投诉举报渠道不畅。
知道了冒名顶替高发的原因,那么要减少这种事情就不难了。
最有效的是技术防范。例如在各个环节设置技术门槛,杜绝档案造假、杜绝人证不一、杜绝重要书证外流。
其次是健全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提高冒名顶替的代价。例如,考试、阅卷、录取、毕业各环节,经手人终生担责全程留痕,一旦发现,是领导的撤职,是公职人员的开除,获利者追回不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三是提高各环节的透明度,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咨询,对于涉及冒名顶替的投诉举报,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公布。
当然了,减少冒名顶替不难,但是百分百杜绝,至少现阶段还难以办到。只要坚持了,相信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日来多起冒名顶替事件曝光,尤其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苟晶事件和陈春秀事件,让您和一些网友有这方面的担心也属正常。
但是我可以清楚地告诉您:您提的问题现在已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您及其有同样想法的网友这种事上完全可以放心了。
冒名顶替上学的事情是历史的产物,是那个年代很难避免的,技术手段落后、监督力量薄弱、司法存有漏洞,都是重要原因。
现在这一切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各个环节,技术水平的严密无缝,媒体的高度关注监督,惩治腐败的高压政策,冒名顶替己没有空间和机会。
不仅冒名顶替上学现象已基本根治,就连曾经关注度很高,更为严重不公的替考现象也基本消声匿迹了,有技术防范的原因,更有作弊入刑的原因。所以冒名顶替能作为犯罪入刑就更有利于根治!
做好自己的,让孩子考出应有水平是您尽力去做的,其他冒名顶替的事可再不用挂心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家制度应该很健全,只可惜执法者不严格,谁来监督他们?如果都贯彻水清则无鱼的原则。何谈根治?少年时就听老人说:共产党就怕认真二字。现在似乎理解了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