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动辄上百万光年,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呢?
星等,天体,距离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动辄上百万光年,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动辄上百万光年,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宇宙中拥有不计其数的天体,他们或远或近。生活中我们通过尺子去测量距离,可是那些几百光年甚至上百亿光年的天体,我们哪有那么长的尺子去测量啊?
那要知道它们到底有多远,有哪些方法呢?
· 三角视差法
三角法测量是早期用于测量一些建筑物的高度、远处帆船的距离等等,所用到的数学工具也比较简单,有初中三角几何知识就行。
如图,C是目前被测物,站在A和B位置分别测量α和β两个角度,以及AB间的距离,通过三角函数运算,不难得出CD间的距离。
而对于距离较近(一般银河系内)的天体来说,在地球轨道直径的两侧作为A、B点分别测定视角α,而AB间的距离是2个天文单位,这样就能简单算出天体距离太阳的距离了。
· 造父变星法
上一辈的人买灯泡的时候经常要说句多少烛光的。这个烛光就是一个发光强度的标准单位,后来是用坎德拉这个单位来定义的。
我们知道恒星都是分星等的,实际上就是根据他们的亮度来区分,而他们的视星等,也就是我们看上去的亮度是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那么,如果知道一个恒星的绝对星等,我们通过观察它的视亮度,就可以推算出它的距离。
很幸运,宇宙中有一种叫做变星的天体提供了这个机会。
早期天文学家发现造父变星的亮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光变周期越长,视星等就越大,并且通过观测确立了他们之间的准确关系。
结合三角视差法,确定一颗变星的距离后,就可以把视星等转化为绝对星等。这样光变周期和绝对星等就建立起关系了。
于是,只要观测周期就可测定绝对星等,而视星等又可以直接测量,这样就能计算出这颗变星的距离了。
· 超新星测量法
宇宙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天体,叫做1A型超新星。
他其实是由一颗白矮星和一颗巨星组成。我们知道白矮星是由一颗小于1.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死亡后坍缩形成的,这个1.4倍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
由于它有一颗巨星伴星,它就会不断吸收物质,主要是氢元素。不断吸收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也在增加,一直到1.4倍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核反应并产生大爆发。
由于发生这个大爆发的质量是很定的(钱德拉塞卡极限),因此能够计算出爆发的光度是恒定的。
好了,那只要找到一颗1A型超新星,就知道它的绝对星等,再观测它的视星等,也就能计算出距离来了。
· 红移法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宇宙是在膨胀着的,那么所有天体都在离我们远去。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当空间被膨胀扯大的时候,光波波长也就被扯大了。那我们观测到的光谱就会朝着红色的方向移动一点,这就是光谱红移。
而如果膨胀得越快,那么波长就会扯得越长,红移量就越大。而膨胀的宇宙中,离我们越远的天体膨胀造成的退行速度是越大的,那么不难得出红移和距离有一个正比关系。
哈勃定律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Z=H*d/c。其中Z是红移量,H是哈勃常数,c是光速。不难计算出距离d。
所以,即使是上百亿光年的天体,天文学家也是有方法测量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测量精度也会越来越高。
不过,当天体足够远到退行速度已经超过光速后,它发出的光就永远到不了地球了,这时候这个天体我们就无法观测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望远镜用光速测出的。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古代武官斗不过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