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同阶层的父母,传授给子女的生存之道有什么区别?
孩子,父母,阶层不同阶层的父母,传授给子女的生存之道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一旦基本上确定了孩子的可能路径,父母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很认真的时常传授的,如果自己力不从心,有的还强装,有的自己或让孩子找尽可能可靠的亲朋好友。找不到可靠的,也会有谁找谁的。
这种亲朋好友的范围就广了,也是尽量找成功的,找喜欢交谈的。这里当然包括老师了。
二、因父母个人人品不同,而很可能不同。
1、人品好的,大多数传授的是正能量,是正道,是如何自己努力奋斗。
2、灰色人品的,大多传授的是潜规则的技能和技巧,也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
3、人品差的,很可能传授坑蒙拐骗,做假犯科,抢守别人成果和功劳。
4、有的父母很啰嗦,有的父母很谨慎,只提要害的警告。
三、以自己的经验教训不同而有所不同
1、文化程度低的所谓成功人士,往往给孩子传授了满脑子的文化高的人不如文化低的人,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无能。
2、违法犯罪上位的人,尽管自己不希望孩子也挺而走险,但是,很可能无意中己传授给了孩子这一点。也就是有些人说的马无夜草不肥的邪面理解。
而违法犯罪受到惩处的,也往往就传授了孩子一生引以为戒的生存之道。也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3、靠自己的过硬实力上位的,往往也就传授了孩子自小锤练实力的理念。
4、经历惊险江湖失败的,或者是内心早己恐惧的,有时会形成几代不趟江湖的强烈反应。
四、如果硬按阶层分,也只是职业类同的父母与孩子的传授与切磋。举几个例子:
1、当教授的父母与刚当大学老师的儿女所谈的就是讲课、科研、职称之类的话题。
2、大小官员与刚入官场的儿女谈的就是国家政策动向,官场新闻,当公务员的常识,方方面面的关系等等。
3、做生意的父母与子女谈的就是生意经,甚至于搞工程的谈如何竞标,包括信息、围标、手段等等。
4、打工的父母与打工的儿女谈的就是如何找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如何待老板,如何待中层等等。
5、最典型的是两个极端。
(1)、官富向孩子传授如何向上巴结和投机。向下笼络人心,掌控大局和巧妙欺骗。
(2)、打工者基层人传授如何获得上级宠爱,如何蒙骗上级,如何做好工作。
6、想起两个历史
(1)、1975年底及之前一二年,地县实权干部中的眼光短浅、文化低者让初中毕业子弟早下早上(早下乡,两年回来就工作,也就是当时上高中的毕业时,他们己经工作了。高中生也得下乡,当年可是工龄越高工资越高,又早领两年工资,比大学生早领6年工资)。后来高考一恢复,傻眼了。
而当时文化程度高的大多数人坚持能上多少学就上多少,之后再说工作。
(2)、一些文化低,眼光短之人,根本就不供孩子上更多的学,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更是全拉到低文化程度。
一一一一一文为原创首发一一一一一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的阶层,生存之道也不尽相同,子女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文化也有所不同。
父母是农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样下苦力的日子太苦太累。我的父母也是农民,父母看着我瘦小力单薄,总会说:“要好好读书啊,不然将来你连锄头都扛不起来,可怎么办?”在他们的头脑中,自己的营生是最苦最累的,他们不愿儿女再走他们的人生路。
父母是工薪阶层,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找个事少轻巧,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有保障的工作。我现在也是工薪一族,了解工作的压力,深知工作的不易。看着还在求学的孩子,我会对她们:“在该努力的时候,不要懈怠,今天的努力,希望在你今后能给你带来更多选择的机会。”
不论父母处于哪个阶层,对子女的期望都是,好好学习,愿她们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在的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现在的社会,只要你肯钻研,会创新,总会有工作可以做。无论做哪一行,只要不断的学习,坚持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保持谦卑的心态,生活一定会还你靓丽色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界是复杂的,各个层面的,多维度视角的社会真实情况。
不管是什么阶层的父母,给孩子传授了什么,都只是作为一个人维持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性的有利条件。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取决于社会适应性。
一个人越能够适应生活,越代表着他见过足够多的世面,一个人面对生活难题的时候,是否能够找到最佳的应对策略,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多对世界的了解,因为每个人应对事情的策略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
而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如何去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足够多的见识,在与人的交往中见识,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见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寻找见识,在不同的家族背景中寻找见识,在不同的阶级经济地位中寻找见识。
作为父母:作为家族中的一环,我们必须有责任和义务给我们的下一代传递的东西是什么呢?
一,必须要对生活有适度的焦虑。
睡觉时都可能偶尔还要睁着一只眼,但又不能过多的焦虑,那样会损伤我们的健康。
并且还要有一种能够将焦虑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的水平,因为焦虑转化为行动焦虑,就会缓解。
总结一句老话叫做:无论如何,总要做点什么。
二,对当下和短期未来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能够具有一种提前为未来做点什么的一种能力。
冯小刚拍的《1942》那个土财主在逃荒的一路上不停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缺乏了对当时当下生活的洞察力,他没有做充分的准备,他对当时的情况估计不足,以至于一路上他的每一个决策基本上都失败了。同样在那个时代,有一些地主同样成功地躲过了那一场灾难。
三,从小就要给孩子传递一种意识,就是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技之能用来傍身这种思维。
你总要让自己的下一代学会点什么,以至于,他无论在任何变故下,都有一种能够靠这种技能生存的能力,这种技能七十二行,行行都可以。
上一篇:家里装修自己装,应该在哪个时候准备哪些材料?需要几个月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