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说“自笑平生为口忙,中年事业转荒唐”.此乃大痴吗?
荒唐,事业,苏东坡苏东坡说“自笑平生为口忙,中年事业转荒唐”.此乃大痴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东坡的这两句自嘲诗,并非大痴,而是大悟。
先说头一句,哪个人的一生不都是在为生活下去、更好地生活下去而忙碌呢。
农民日出而作是为了打下粮食糊口,商人逐利是最终和唯一的目的,仕途还“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呢,不能糊口,一切的切都是空谈。
当然,诗句里的“口”也许单指苏东坡酷爱美食,比如直到现在依然很有名的一道菜:东坡肉,不就是苏东坡炮制的么,为自己的爱好而忙碌,在任何时候都不失为最有意义的事情。
而到了“中年事业转荒唐”这句,就有些感悟人生的味道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肯定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知道了生活并非都尽如人意,付出了什么不一定都会得到什么,爱情、婚姻、事业、名利皆是如此。
人生不确定的因素、变数太多,比如:
社会大环境变了,你不与时俱进,还继续曾经的坚持,就会不合时宜的遭受淘汰和冷落。
退休不在其位了,再难舍也是昔日的辉煌,黄昏的落日了,再高职位也成了一介平民。
身体有病了,个人的一切都归零,什么梦想都得搁置一边。
面对这些,事业不转为荒唐还能怎么样?
苏东坡,名气大到不能再大的大文豪,他的名句我都服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年寒窗为出仕,一改蜀中无名士。
为持正道天涯走,只因平生无闲口。
青春长去不复有,到老装痴几口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乃大觉悟。苏东坡在反省自己过去的生命只是玩嘴上的功夫,中年的所谓事业更是造作因果。耻笑自己不与道合的\"荒唐\"过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值得仔细琢磨。
因为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有可能陷入“中年事业转荒唐”的境地中。
其实苏东坡原诗中写的是“老来事业转荒唐”,毕竟他在更早几年,他就写过“老夫聊发少年狂”。
不过说按题主的说法“中年事业转荒唐”,也不能算错。
因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初到黄州》,就是第一次被贬谪--贬谪到黄州,当时才四十四、四十五岁左右的样子,如果比起他后来五十七、八岁后又贬惠州,几年后六十岁出头了再贬海南儋州,在写这首诗时候,苏东坡当时确实算是中年。
他为什么被贬到黄州,是因为“乌台诗案”。
为什么会发生“乌台诗案”?还不是因为他这张嘴。
所以我都觉得,这诗的头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
”,是不是一语双关。他自知这辈子不止要管好“口粮”的事,也得管好“口舌”的事。
他这张嘴,太能得罪人了。有多少人劝过他啊?!
早在很多年前他还在杭州当通判的时候,他表哥文同就劝过他:“北客若来休问答,西湖虽好莫吟诗”。
刚从御史台(乌台)被放出来,他弟弟苏辙也大力劝他,以后可得管好嘴巴。
但是然并卵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要不然以后也不会再被贬谪。
明知道做什么事情,自己不会有好结果,但就是改不了。这算不算“痴”呢?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痴”。
但是,算不算“大痴”,那么还得多说两句。
如果苏东坡仅仅单纯因为为人刻薄,牙尖嘴臭,为了个人在官场上钻营往上爬儿受挫了,那么他要是因为这个混到“中年事业转荒唐”,那他就是个“小痴”。只为自己,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可是,苏东坡这张利嘴和如椽巨笔是为了那些苦难的百姓们,而针砭时弊,不留情面,和急功近利的新法推行者做尖锐的斗争,为国家的前景而担忧,因此而戏谑怒骂,那就相当于是为国为民的公利,而不是为一己之私利,不可不“痴”,不得不“痴”,那就另当别论了。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因此而痴,可以称之为“大痴”!
但是,扪心自问,这样的“大痴”,有几人能做到呢?
以上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如有高见,欢迎在评论里多多指教。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转发和关注。谢谢
上一篇:古人说:“刀不磨要上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