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想过多亲戚聚会被指无情,对吗?
聚会,亲戚,的人不想过多亲戚聚会被指无情,对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于你说的,被亲戚指责无情,我想应该大概率是第二种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好,按自己的方式舒适就行,没必要违背自己的心意特意和亲戚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你觉得很好那可以没事多聚聚,如果在一起不自在,那么就尽量少见面或不见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戚不过是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而已,甚至不如陌生人,但是在在打拼的年轻人,面对亲戚也把态度放诚恳一些。亲情社交是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环,父母在慢慢变老,也许亲戚的存在对你不重要,但可能却是他们的依靠。在外运筹帷幄的你,在家也请帮父母运营面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综合考虑,做你自己的选择,朋友。时代发展太快了。80年代,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吃肉,现在呢,只要你够努力,天天吃都可以。
过去,大家住平房,推门就进,现在,住楼房,回家关门各过各的。
有错么?没错,
时代就是如此,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做,赚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钱,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生活,学习等等各方面都可以自己搞定。
这样导致的就是,慢慢的习惯了小圈子的生活状态。疏远了好久不见的朋友,亲戚。
即使偶尔期待的聚会,也会很快凉下来,太久不见不熟悉,尤其结婚后,各有各的生活,太多的事牵扯精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戚聚会是感情交流,不是利益所取,没什么事少聚会,能聊在一块还行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别扭,聚会失去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聚会也要从实际出发,有聚会是增加相互间感情联络,过于聚会或者是聚会过多,好像有点浪费时间和表情,所以聚会还是适当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许我们讨厌的,并不是一顿嘈杂的饭,也不是一群遥远的人,而是在传统习俗的因袭下,一群有血缘而无情缘的亲人的假亲热,是中国式聚餐之中折射出的人性的虚伪一面。
小时候感觉都是亲切的,长大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形式化起来,过节一起吃个饭还得敬酒/饮料,要会来事,我过节是热热闹闹来玩耍的,搞的和应酬一样,还是那种端起杯子带着似笑非笑的口吻说道:你不敬我一杯吗?大哥你酒场刚下来还没醒吧?又或者是同辈的人跑去敬酒,爹妈就会催促:还不赶紧跟着敬xx一杯!这种不是出于内心的敬酒喝了不会觉得不舒服吗?不过掐指一算被敬人都是家族里有名望的人,讨好的意味不言而喻,只是某情商低懒得应付罢了。
综上所述,我是不喜欢亲戚的,但是中国是一个家族式社会,必要的来往还是必须的,不过根据观察似乎近代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走亲戚,想必将来这种事情就会慢慢淡出了吧,忙碌一年就放几天假,谁不想放松一下约几个好友聚聚会出去玩?应付八竿子打不着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亲戚,也就限于血脉上的关系能帮就帮。
总有大人说,人情世故是登陆社会的必修课,不会上饭桌,早晚要吃亏,现在的决意不过是年少的倔强。也许对呢,不长大,谁知道。但是有句老话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民国开始麻木 颓废的几代中国人,命运选择让他们经历一切一切的变革,纷乱世间苟且一生如今,大概混了太久,也是一种习惯吧。一个虚假的带着泡沫的社会是最可怕的社会,但是更可怕的是所有人把带上面具奔波于世故视为理所当然。他们说的是对的,我们在和平安宁的年代,我们不懂那么多人情,也不愿意巴结那么多生人,只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不懂。然而年轻也是有好处的啊,单纯,简单,七情六欲真真切切,我们有我们的三观和个性,很多时候的拒绝,不过是忠于内心,不愿苟同,尚留一份洁净。
说到底,不喜欢一场场莫名其妙虚情假意的聚餐,不是什么错。无关叛逆,无关幼稚,单单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简洁的拒绝,选择与过于孤独的喧嚣背道而行。谁说我们轻易丢弃了千年的传统,花间月下几位故友相逢,举杯畅饮胡吃海聊自然乐在其中;谁说我们忽视了人情轻视了社会,十年后我们再度相谈,当以优雅的姿态恪守年少轻言,拒绝掉虚伪的人情,举手投足间充满真诚,内心坚强而充满温情。如此这般,方是我想要的模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