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懿传里如懿为何最终不愿原谅皇帝?相爱的两个人为何最终走散?
乾隆,弘历,的是如懿传里如懿为何最终不愿原谅皇帝?相爱的两个人为何最终走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懿传里如懿为何最终不愿原谅皇帝?相爱的两个人为何最终走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需要看完另一部剧才能揭晓,才能彻底明白。
初识相爱,年少夫妻,情深似海。
如懿,像谁?像极了《甄嬛传》,四郎心中的白月光——纯元啊
看《甄嬛传》时,从太后、嫔妃、宫人的只言片语中就能知晓,纯元皇后的地位。
那时,我就好奇:纯元,要是能活着。有四郎爱着,该有多么幸福啊。她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看了《如懿传》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我觉得纯元还是幸运的。
她的幸运的是:她没能活到,四郎变心那一天。
作为剧迷的我,《如懿传》《甄嬛传》这两姐妹,小说看过,剧也追了一遍遍。
曾以为,如懿只是太倔强,她揣着那份纯粹的幻想,只眷恋着,少年的那颗心。
如懿就像一块纯洁无瑕的玉,她对渣龙的纯粹,让后宫诸位望尘莫及。
无论是进宫,还是做皇后,一直认为渣龙是真心的。
起初,的确很美好,彼此相爱,彼此信任。任何人任何物都做不了“第三者”,情比金坚。
偏偏人性使然,何况是一个权利巅峰、为所欲为的男人。
接下来,渣龙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让她精疲力竭,失望透顶。
就像我们现实中,很多女孩子谈恋爱,以为可以跟对方甜蜜到老,那知半道,对方见异思迁。
这段情感利益纠缠的人生中,如懿掏空了自己,也没能成全谁。
出冷宫后,面对昔日少年,她微笑着说出“兰因絮果”那番话时,想必是看透了。
多少人跟我一样,面对这一幕,哭了呢?她与她的少年终究是走丢了。
《诗经》有云:“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古今之情,原是相通。薄情之人,又怎能偕老?
如懿,把手里的药,倒进那枯了的绿梅花盆。去年少相识的城楼,看过最后一次夕阳。
一大段,没有旁白,没有话语。吹着晚风,伴着茶香,静悄悄地走了。
原不原谅,值与不值,又有什么关系。她与她的少年,一切都回不去了。
渣龙暮年,剪下一缕白发,与如懿的青丝放在一起。
绿梅开花了,又能如何呢?
纯元要是活着,是否面对四郎见异思迁?还是宜修那番话有道理:“臣妾终是做错了!臣妾不该杀死姐姐!应该让皇上看到姐姐老去的容颜,皇上又能否爱姐姐如初?”
或许,对男人而言:永远得不到的,永远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四郎对纯元如此,渣龙对如懿亦是如此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破镜重圆终有痕, 碎玉复合仍见瑕
《如懿传》后期非常压抑,青樱和弘历的故事算是以悲剧收尾。为什么如懿和皇帝会走散,最终也不肯原谅他?
信任如同白纸,揉皱了再难抚平
青樱和弘历年少相识,弘历对青樱和对旁的人还是有些不同的,他们之间不仅有情爱,而且十分信任对方。金玉妍陷害如懿和安吉波桑大师有私情的时候,声称七宝手串是二人的信物,这次陷害做的可谓是天衣无缝,如懿百口莫辩。七宝中有一宝是玛瑙,红玛瑙与红玉髓相似,很容易认错,如懿在乾隆面前指出手串的这一问题,这就把矛头指向了嘉妃金玉妍。七宝手串是佛教之物,后宫嫔妃多出自满蒙汉,是不可能弄错的,能弄错的一定是不懂修行的外族女子,乾隆当下就命人去调查金玉妍。
这件事的确是金玉妍做的,私相授受的书信是她命人伪造的,而玛瑙和红玉髓她却是分得很清的。为什么乾隆看到的七宝手串中有红玉髓而并非玛瑙呢?那自然是有人调换了证物,这个人便是乾隆身边的李玉。最初呈上来的手串乾隆因为气愤并未细看便让李玉收起来了,这便给了李玉调包的机会。乾隆丝毫没有怀疑如懿,而是一口咬定是金玉妍诬陷如懿,弄错了红玉髓和玛瑙。给如懿洗清冤屈之后,也就把她封后道路上的所有障碍都扫清了,如懿如愿成为了他的皇后。
那时的乾隆还是十分信任如懿的,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能将他们越推越远。当令妃魏嬿婉陷害如懿和凌云彻有私情的时候,乾隆一次次试探,一次次怀疑,最终还是相信了。当信任一点点消磨殆尽,两人也就走到终点了,信任的消失是如懿和乾隆最终走散的最主要的原因。
他要的是皇权不可侵犯,而她求的是情深义重两心相许
乾隆后期面对如懿一次次的劝谏,多次向如懿强调他是皇帝,说明在他内心深处皇位是远远高于如懿的,他要的是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服从,哪怕是他的皇后也不能例外。年复一年,他已经不是和青樱一起看《墙头马上》的弘历了,而青樱还是那个只求“情深义重,两心相许”的青樱。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部剧的姊妹篇《甄嬛传》,甄嬛年少时也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一次次的失望让她不再执着于情爱,为了保父亲平安和为允礼报仇,她便心里只有权势,再无真情。如果如懿一心只想坐稳皇后之位而非执着于情爱,以她的心性和手段不难办到。但是她没有,她要的不是皇后的名分,她对乾隆已经失望透顶,不想再回头了。其实也不是没有原谅,只是如懿释然了。
总结:人是敌不过时间的,时间会将信任一点点消磨,会让一个人丢掉初心,会将两个相爱的人越推越远,太念旧情的人往往最后会失望而归,如果太过执着不肯放手,结果只能是重伤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懿最后对乾隆这么说:“你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此次秋狝,一路保重啊!”
从青梅竹马走到相看两厌,青樱还是那个青樱,弘历却不是曾经的弘历。也许从乾隆相信是如懿克死自己的孩子时,就已经两心相离。逼到如懿断发为祭,这一路走来,乾隆伤如懿太深,太甚。原谅?从何说起!在如懿将两人的画剪开烧掉那刻,就选择绝不原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