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春节过得没有年味了?
现在,春节,到了为什么现在春节过得没有年味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以前我国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食,生活条件差,所以对过年有一种特别的期盼,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时舍不得买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压岁钱,所以人们都盼着过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时和过年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没人盼着过年。年味也许可以算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特殊产物。
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方式也在改变。以前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舞狮子、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有趣和新鲜的。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已经变了,比如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不过却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着年夜饭还抱着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
第三,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一些千百年的传统没有人愿意传承,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变得精神空虚和思想懒惰,放个鞭炮都嫌吵,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放了个小长假,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外出旅游,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过春节。传统文化的流失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冷。
第四,感慨没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历了复杂的时代变迁,所以感触最深。曾经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记忆,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闹,也没有了曾经的无忧无虑,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琐的事务,有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愿意过年。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如今虽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经不再有,其实说到底还是青春易逝。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过年,尤其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们则是期盼儿女们能回来团圆。当然,还有那些不远千里往家赶的打工者,他们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乡,只为了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过年是他们心里最真挚的期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年味即有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春节贴春联的仪式感基本都在,但吃美食、看春晚、包饺子、辞旧迎新守岁这些春节传统仪式早已日常化。生活水准提高,对除夕夜获得美食的渴望降低,饺子更是成为速食的一种,春晚有手机随时重播,何况大联欢似的节目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没有太多仪式感,所以感觉年味不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了满足老百姓对传统的留恋也为了年的气氛建议过年三十到初二允许放炮三天,我看有多少同意我的观点点的,同意的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过春节确实没有了以前那种浓浓的年味儿。以前的年代因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的匮乏,大部人都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逢年过节可以大饱口福、吃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年味浓浓的春节便成了让人期盼的节日。
在以前到了春节的几天前,大家便开始陆续排办一些过节所需、平时舍不得买的节料,做上一些祭拜神明祖先的粿品,贴上吉祥喜庆的春联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围炉”的乐趣。响彻云霄的爆竹声和光彩夺目的烟花便在夜空中吹响新春的乐章。
到了大年初一,家里的女人们一早起床开始忙碌着拜祭神明祖先,小孩子们穿上崭新的衣衫给长辈们拜年并送上祝福。长辈们也会回送祝语和红包给小孩子们,接着便是亲戚朋友开始窜门互道祝福。家里人来客往热闹喜庆,外面大街上各项文化巡演也开始陆续登场。拥挤而人头攒动的场景更是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这种喜庆的浓浓年味一直会持续到元宵节过后。
再看现在过年的时候,因为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对于一些喜欢的美味佳肴也是吃得到,买得起,不用待到逢年过节才能大饱口福,所以对于过年也就少了期待和喜悦的心情。
现在又是高科技发达的时代,手机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许多人过年用手机发信息向亲朋好友拜年并送上祝语,从而代替了原来上门拜年的习俗。在春节期间大多会到外面游玩,也就减少了互相窜门和宴请亲友时的热闹气氛。
况且现在的人也不太喜欢一些旧俗,那些繁琐的礼节和习俗也相对册减,所以现在春节也就少了那种浓浓的年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